本,在肘骨中上别阳,标在额下合钳上也。手太阴之

两筋之间二寸中,标在筋下三寸也。此乃十二之行取也。
经云∶病有标本,刺有逆从浅深之理。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标
本相
之于本。故治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故知逆从正行
无间。明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夫阴阳标本,逆从之道也。小而言

易言而世人识见无能及也。治反为逆,治得为从。先病而后逆者,先逆而后病者,先病而后
生寒者,先热而后生病者,此五者俱治其本也。先热而后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泄者,
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后中满者,治其标;
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大小便不利治其标,大小便利,治其本。大小便不利而生病者
,治其本。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
标,后治其本。又云∶得病日为本,传病为标也。浅深者,刺阳经必中荣,须浅而卧针,无
伤于卫也。刺阴分中卫,须深而立针,无损于荣也。此谓阴阳标本,浅深之道也。
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经。
此言用针之法,有住痛移疼之功者,必先以针左行左转,而得九数,复以右行右转而得
六数
隆别走于太阴脾经,此之类也。
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类。
门海者,如章门,气海之类。俞者,五脏六腑之俞也,俱在背部二行中。募者,脏腑之
募。
,小肠募关元,但三焦、包络,膀胱无募矣。此言五脏六腑之有病,必取此门海俞募之穴而
刺之,最微妙矣。
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
原者,十二经之原也。别,阳别也。交,阴交也。会,八会也。夫十二原者,胆原丘墟
,肝原
,肾原太 ,三焦原阳池,包络原大陵。八会者,血会膈俞,气会膻中,脉会太渊,筋会阳
陵泉,骨会大杼。髓会绝骨脏会章门,腑会中脘也。此言经络血气凝结不通者,必取此原
别交会之穴而刺之。
更穷四根三结,根据标本而刺无不痊。
根结者,十二经之根结也。《灵枢经》云∶足太阴根于隐白,结于太仓也。足少阴根于
涌泉
兑,结于钳耳也。少阳根于窍阴,结于耳也。手太阳根于少泽,结于天窗、支正也。手少阳
根于关冲,结于天牖、外关也。手阳明根于商阳,结于扶突、偏历也。手三阴之经未载,不
敢强注。又云四根者,耳根、鼻根、乳根、脚根也。三结者,胸结、腹结、便结也。此言能
究根结之理,根据上文标本之法刺之,则疾无不愈也。
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刺无不效。
八法者,奇经八脉也。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
外关
配合,分于五也。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也。主客者,公
孙主内关客
穴,先主后客,而无不效也。详载于后。
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
八脉者,即奇经也,注见上文。八会者气、血、脉、筋、骨、髓、脏、腑之会也,亦注
见前。纪纲者,如纲之有纲也。此言奇经八脉起止,连及八会,本是人身经脉之纲领也。
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一枢要。
十二经、十五络、十二原穴,俱注见前。此言十二原者,乃十二经络出入门户之枢纽也
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
六十六穴者,即子午流注,井荥俞原经合也。阳干注腑三十六穴,阴干注脏三十穴,共成
六十六穴,俱载于后子
流注之中一穴用之,则幽微之理可见矣。
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
十二经原,注见于前。此言一时之中,当审此日是何经所主,当此之时该取本日此经之
原穴而刺之,则流注之法玄妙始可知矣。
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
此言补泻之法,非但呼吸,而在乎手指之法也。法分十四者,循扪提按,弹捻搓盘,
推内动摇,爪切进退出摄者是也。法则如斯,巧拙在人之活法,备详金针赋内。
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经。
交正者,如大肠与肺为传送之府,心与小肠为受盛之官,脾与胃为消化之官,肝与胆为
清净
小肠之穴兼之。余仿此。言能识本经之病,又要认交经正经之理,则针之功必速矣。
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
缪刺者,刺络脉也。右痛而刺左,左痛而刺右,此乃交经缪刺之理也。
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
三阳之经,从头下足,故言头有病,必取足穴而刺之。
巨刺与缪刺各异。
巨刺者,刺经脉也。痛在左而右脉病者,则巨刺之,左痛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