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所生病皆遗溺以二经循阴器系廷孔病则营卫不至气血劳劣莫能约束水道之窍
故遗失不禁也若遗溺偏坠乃肝肾之病也尿血精出又兼心肺之症总之二便为病多由脾胃不能转
输寒热虚实脏腑相干各有所因宜考诸明论而细为分辨也
一疝病睾丸胀痛及少腹足厥阴经之病也经云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又
督脉生病
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又曰胛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又三阳为病发寒热其传为 疝又
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灵枢曰足阳明之筋痛为 疝腹筋急足太阴之筋病阴器纽痛下

脐两胁痛足厥阴之筋病阴器不用此灵素言疝各从诸经脉所生张仲景言皆由寒邪得之后人更立
七疝之名曰寒水筋血气狐 是也分言病状各立方主治可谓详且尽矣然此统言两丸俱病又有偏
一者不可不明夫人有两肾其左肾属水水为血属统纳左之血者肝木之职故诸寒收引则血泣所以
寒血从而归肝下注于左丸其右肾属火火为气属统纳右之气者肺金之职故诸气愦郁则湿聚所以
湿气从而归肺下注于右丸且睾丸所络之筋非尽由厥阴而太阴阳明之筋亦入络也常见人偏患于
左者则痛多肿少偏于右者则痛少肿多此其验也
一前阴痛经云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阴痿气衰而不举阴痿者皆耗散过度伤于肝
筋所致经
谓足厥阴之经其病伤于内则阴痿不起是也又云足厥阴之筋伤于热则纵挺不收伤于寒则阴缩入
治在行水清阴气是也茎中痛者是厥阴经气滞或寒湿凝聚或湿热下注或血虚胀痛或气虚隐痛当
视其所以而观其所由若病淋作痛又当别论
一痔漏多由酒色过度湿热充乎脏腑溢于经络下坠谷道之左右冲突为痔久不瘥变为漏
也内经所
谓因而饱食经脉横解肠 为痔又谓少阴之复为痔又督脉生病癃痔巢氏有五痔之论谓肛边生鼠
突出在外时时出脓血牡痔也肛边肿生疮而出血者牝痔也肛边生疮痒而复痛出血者脉痔也肛边
肿核痛发寒热而血出者肠痔也因便而清血随出者血痔也又有酒痔肛边生疮亦有血出有气痔大
便难而血出肛亦出外良久不收诸痔皆由气血劳损久成痔漏至若溃出黄水则又为湿热矣更宜于
东垣方论求之 秘传痔漏隔矾灸法皂矾一斤用新瓦一片两头用泥作一坛先以香油刷瓦上焙干
却以皂矾置瓦上 枯为末穿山甲一钱入紫罐内 存性为末木鳖子亦如前法 过取末二钱五分
乳香没药各一钱五分另研上药和匀冷水调量大小作饼子贴疮上用艾炷灸三四壮灸毕就用熏洗

先熏后洗日六三五日后如前法再灸以瘥为度 熏洗方皂矾如前制过约手规二把知母末一两贝

末一两葱七茎先用水煎葱三四沸倾入瓶内再入煎药令患者坐瓶口上熏之待水温倾一半洗患处
留一半俟再灸复热熏洗以瘥为度
一脱肛症久利产妇小儿老人多有此疾产妇用力过度久利气血下陷小儿气血未充老人
气血已衰
故肛易出不得约束禁固也肛门为大肠之候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肺脏蕴热则闭气虚则脱当审其因
以治之



<目录>卷之四

<篇名>二阴症治

属性:梦遗精滑鬼交
春秋冬三时可灸
膏肓 肾俞(灸随年壮) 命门(遗精不禁五壮立效) 白环俞 中极 三阴交 中封
然谷
三里 关元 气海 大赫 精宫 丹田
失精膝肿冷痛
曲泉
白浊
脾俞 小肠俞 气海 章门 开元 中极
精冷无子
肾俞
淋痛
列缺 中封 膈俞 肝俞 脾俞 肾俞 气海 石门(血淋) 间使(能摄心包之血)
三阴交
(劳淋) 复溜(血淋) 涌泉(血淋)
尿血精出
列缺
遗尿偏坠
少府
少便不通利
三焦俞 小肠俞 三阴交 中极(兼腹痛) 中封 太冲 至阴
大小便不通
大肠俞 膀胱俞
大便秘结腹中积痛
章门 巨阙 太白 支沟 照海 大都 神关(即脐中用包豆为饼填入脐中灸三五
壮)
气海(兼小儿遗尿) 关元 阴陵泉 大敦 行间
大肠下气
百会
胞痹 小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脉宜大而实忌虚小而涩
三阴交
疝气
大敦 肩井( 疝) 章门 气海 归来 冲门 关元(主 疝偏大灸百壮) 带脉
会阴 三
阴交(肝脾) 大溪(寒疝) 太冲 隐白(脾疝) 承浆 筑宾 涌泉 然谷 水道 陷谷 曲
泉( 疝)
足大指爪甲穴 并足合两拇指爪甲以一艾炷灸两爪端方角上七壮治 疝阴肿大效
手小指端 治 疝灸七壮左灸右右灸左
足大指本节间 治 卵疝气灸三壮
足大指内侧去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