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然其未发。则如云垂而视之可久。至其发也。则如电灭而指所不及。迟速之殊。
有如此矣。○ 。音舜。太素作 。)手动若务。针耀而匀。(手动用针。心如专务于一事。
针耀而匀。谓针形圆净。上下匀平也。)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冥冥
。言血气变化之不可见也。故静意视息。以义斟酌。观所调适经脉之变易耳。虽且针下用
意精微。而测量之。犹不知变易形容谁为其象也。○新校正云。观其冥冥者。形容荣卫之不
形于外。而工独知之。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四时气之浮沉。参伍相合而调之。工常先见
之。然而不形于外。故曰观其冥冥。)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乌乌叹其
气至。稷稷嗟其已应。言所针之得失。如从空中见飞鸟之往来。岂复知其所使之元主耶。是
但见经脉盈虚而为信。亦不知其谁之所召遣耳。)伏如横弩。起如发机。(血气之未应。针则
伏如横弩之安静。其应针也。则起如机发之迅疾。)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言血气
既伏如横弩。起如发机。然其虚实。岂留呼而可为准定耶。虚实之形。何如而约之。)岐伯
曰。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
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针下寒。乃去针也。言要以气至有效而为约。不必守息数
而为定法。) 经气已至。慎守勿失。(勿更改也。无变法而失经气也。)深浅在志。远近若
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深浅在志。知病之内外也。远近如一。深浅其
候等也。如临深渊。不敢堕也。手如握虎。欲其壮也。神无营于众物。静志观病患无左右视
也。)
问曰。灵枢第一篇。针之大经大法。不可不读也。其中义有不可晓者。奈何。
曰。此上古之书。传写已久。其中多有缺误。但当通其所可通。缺其所可疑也。岐伯曰。
小针
。(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可补写也。)神乎神。客在门。(神客者。正邪共会也。神正气客
。邪气在门者。邪循正气之所出入也。)未睹其疾。恶知其原。(先知邪正。何经之疾。然后乃
知所取之处也。)刺之微。在速迟。(徐疾之意也)粗守关。(守四肢而不知血气邪正之往来也
)上守机。(知守气也)机之动。不离其空。(知气之虚实。用针之疾徐也。)空中之机。清静

也)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言气易失也)不知机道。叩之不发。(言不知补写之意。血气
已尽。邪气不下也。)知其往来。(知气之逆顺盛虚也)要与之期。(知气之可取之时也)粗之
暗乎。(冥冥不知气之微密也。)妙哉。工独有之。(尽知针意也)往者为逆。(言气之虚小。
小者。逆也。)来者为顺。(言形气之平。平者。顺也。)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言知所取之
处也)迎而夺之。(写也)恶得无虚。追而济之。(补也)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虚
则实之。(言气口虚而当补也)满则写之。(言气口盛而当写也○针解曰。气虚则实之者。针
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写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亦寒也。)宛陈则除之。(去血脉也)邪
胜则虚之。(言诸经有盛者。皆写其邪也。○针解曰。出针勿按穴。俞且开。故得经虚。邪
气发泄也。)徐而疾则实。(言徐内而疾出也。○针解曰。徐出。谓得经气已久。乃出之疾。
按谓针出穴已疾。速按之。则真气不泄。经脉气全。故实。)疾而徐则虚。(言疾内而徐出
也。○针解曰。疾出。谓针入穴已至于经脉。则疾出之。徐按。谓针出穴已徐缓。按之则邪
气得泄。精气复间。故虚。) 言实与虚。若有若无。(言实者。有气。虚者。无气也。○针
解曰。言实与虚者。寒温气多少也。寒温谓经脉阴阳之气。若无若有者。疾不可知也。言其
冥昧不可即而知也。不可即知。故若无。慧然神悟。故若有也。)察后与先。若亡若存。(言
气之虚实。补写之先后也。察其气之以下与常存也。)为虚与实。(针解曰。为虚与实者。工
勿失其法。)若得若失。(言补则秘然若有得。写则恍然若有失也。○针解曰。若得失者。离
其法也。妄为补写。离乱大经。误补实者。转令若得。误写虚者。转令若失也。○难经曰。
实之与虚者。牢濡之意。气来实牢者为得。濡虚者为失。气来实牢濡虚。以随济迎夺而为得
失也。言实与虚若有若无者。谓实者有气。虚者无气也。言虚与实。若得若失。谓补者秘然
。若有得也。写者恍然。若有失也。得失有无。义实相同。故交举而互言之。)虚实之要。
九针最妙。(针解曰。为其各有所宜也。热在头身。宜 针。肉分气满。宜员针。脉气虚少
。宜 针。写热出血。发泄痼病。宜锋针。破痈肿。出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