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出者难治。如肿不消者。亦难治也。用青鱼胆汁搅吐其
痰。宜。
枳壳 牛蒡 黄芩 连翘 山栀 射干 苏子 金银花 胆星 青皮 防风 生地 犀
角黄连 木通(等)
水煎服 又有一种木舌。舌胀满口。痰涎极多。宜以朴硝紫雪白盐各五分。用竹沥调敷。方
中可加大黄芒硝。下后即好大半。以消痰润肺理气之药治之而愈。舌吐出不收以冰片少许点
之。又黄连人参白芍柴胡菖蒲煎服。



<目录>卷六\论治补遗

<篇名>咽喉病

属性:喉痹所属诸经。少阳阳明厥阴少阴。而少阳厥阴为木火之藏。固多热症。阳明为水谷之
胃气直透咽喉。火为最盛。察其以情志郁怒而起者。多属少阳厥阴。以口腹肥。甘辛热而致
者。多属阳明。宜以实火论治。至若少阴之脉络于横骨终于会厌。系于舌本。凡阴火逆冲于
上。多为喉痹。若少阴之实火。自有火症火脉。少阴之虚火亦多内热口渴。又有格阳喉痹者
。由火不归元。无根之火客于咽喉上热下寒六脉微弱。腹不喜冷。即其候也。
喉痹病。大概痰火所致。急者吐痰后。复下之。又甚者以针刺出血。后用药吐下。内经
曰火郁发之。发散也。吐痰出血。亦发散之端也。
急喉痹。其声如鼾。有如痰在喉中响者。此为肺绝之候速宜人参汤。和竹沥姜汁下。若
服之早者十全七八。迟则不救。
凡火浮于上。结于头面咽喉者。最宜清降不可升散。盖火得升愈炽。
缠喉风症。热结咽喉。满片红肿。肿绕于外。痛而且麻且痒。多不成脓。亦不必出血但
使火降。其肿自消一边发者轻两边发者重男子延至结喉女子至胸膛。治也。
喉 症满喉生疮红痛。久不能愈此阴虚火炎。若疮破或烂。宜用吹药。
喉瘤由肺经郁热。兼多语损气而成。形如圆眼。红丝相里。或单或双。生于喉旁。或醇
酒炙爆。或怒气喊叫。犯之则痛。忌用针刀。宜服\x益气清金汤\x。
浙贝母 麦冬(各去心) 牛蒡子(炒研各一钱五分) 桔梗(三钱) 黄芩(二钱) 白茯苓
陈皮 栀子 薄荷 人参(另煎) 甘草(各一钱) 紫苏(五分) 竹叶(三十片)水煎食远服。
锁喉风症不肿不痛痰涎壅塞而喉窍紧闭若气喘目直视头汗如珠不可治也 或痰多以万年
青根(即千年蓝)捣汁和醋搅去痰涎或用土牛膝。取汁亦可。
\x壁钱散\x
五六月取有子壁钱七个老 蛛两个发扎好用明矾七分溶化以扎好之壁钱入溶矾粘足灯火
炙透研细凡热痛喉症用吹最效。



<目录>卷六\论治补遗

<篇名>齿牙病

属性:齿牙者。肾之标。统属足少阴经。齿根肉曰龈。东垣曰上龈隶于坤土。足阳明之脉贯络
也。止而不动。下龈嚼物。动而不休。手阳明之脉贯络也。上 痛。喜寒饮而恶热。取足阳明也
。下 痛。喜热饮而恶冷。取手阳明也。
牙床肿痛。齿痛摇动。或黑烂脱落。世人皆作肾虚治。不知此属阳明湿热症也。盖齿虽
。而生于牙床。上下床属阳明。大肠与胃。犹木生于土也肠胃伤于美酒浓味膏粱甘滑之物。
以致湿热上攻。则牙床不清。而为肿为痛。或出血或生虫。由是齿不得安。而动摇黑烂脱落
也。治宜泻阳明之湿热。则牙床清而齿固矣。



<目录>卷六\论治补遗

<篇名>骨槽风

属性:耳前腮颊痛引筋骨。寒热如疟。牙关紧闭不能进食。不待腐溃而齿便脱落。此风毒窜入
骨槽所致。初则坚硬难消。宜用生姜片热颊车穴。艾灸二七壮。针刺齿龈以泄其毒。以冰硼元明
粉为散吹搽。内服降火化痰消肿之剂久则疮口难合非参 归芍补托兼肉桂麦冬桔梗白术之类
不能破结敛肌若腐肿不消。虚热不退形焦体削者。不治。



<目录>卷六\论治补遗

<篇名>痹病

属性:风寒湿三气杂合。则壅闭经络。血气不得通行而为痹。凡人气行脉外。血行脉内。气虚
则麻血虚则木。麻木不已则偏枯痿废。经曰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
湿痹者。湿邪痹其身中之阳气也。利其小便。则阳气通行无碍。而关节之。痹并解矣。
设小
。反欲得被盖向火者。又当微汗以通其阳也。
酒湿痹症口眼 斜。舌强肢废。浑似中风。当泻湿毒。从微汗微下之法。
皮痹者。邪在皮肤瘾疹风疮搔之不痛。宜疏风养血。故皮肤枯燥者。由血虚风邪也。肿



<目录>卷六\论治补遗

<篇名>痛风

属性:痛风即痛痹也。又经言热胜则痛湿胜则肿。大率血热沸腾。或涉冷。坐湿当风热血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