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而后愈。外科有时毒证即此也。甚至项肩俱肿。状如虾蟆。故又名虾蟆瘟也。(有补遗)
大迎 曲池 合谷



<目录>卷五\证治参详

<篇名>疟疾

属性:(证治详见刺疟论篇此特通用刺灸要穴)
痰疟寒热
合谷 曲池 后溪
久疟热多寒少
间使 太 丘墟(治振寒)
久疟不食
公孙 内庭 商丘(治呕)
疟由寒湿饮食伤脾若久不愈。黄瘦无力者。灸脾 (七壮)凡治疟先针。而后灸大椎(三
七壮。一日三壮愈)
又灸三椎骨脊上(三壮)



<目录>卷五\证治参详

<篇名>暑病

属性:(有补遗)
中暑 暑乃天之气。所以中手少阴心经。初病即渴其脉虚弱。
人中 中脘 气海 曲池 合谷 中冲 三里 内庭
暑郁中焦。腹痛上下攻绞。不得吐泻。用生熟水调白矾三钱。少顷。探吐去其暑毒。如
胸背四肢发红点者。以菜油灯火遍淬之。



<目录>卷五\证治参详

<篇名>痧症

属性:黑痧腹痛头疼。发热恶寒。腰背强痛。白痧腹痛吐泻。四肢厥冷。十指甲黑。不得睡卧
。黑白痧头疼发汗。口渴泄泻。恶寒肢冷。不得睡卧。或肠鸣腹响。名绞肠痧也。
百劳 列缺 十宣 委中(以上刺痧通用) 天府(黑痧兼刺之) 太陵 大敦(白痧兼刺
之) 窍阴(黑白痧兼刺之) 中脘 丹田(治小腹绞痛)
又痧有青筋紫筋。或现于数处或现于一处。必用针刺放去其毒血。或有误饮热汤。则青
紫筋
反隐而不现即放之毒血不流。此当急饮冷水以解之。然后再放而血流。再刮而痧出。或有痧
毒方发。而为食物积滞所阻。此当先消食积而再放刮。或有痧毒方发。兼遇恼怒气逆。则愈
作胀。此当先用破气药以顺之。而再放刮。则痧可渐消也。若刮已到。放已尽。而不愈。则
是痧毒惟在肠胃肝脾肾二阴经络。必须据症用药。
放痧有十
头顶心(百会穴) 印堂 两太阳穴 喉中两旁 舌下两旁 两乳 两手十指头(十宣穴)
两臂弯 两腿弯 两足十指头



<目录>卷五\证治参详

<篇名>霍乱

属性:霍乱挥霍撩乱也邪在上焦则吐。在下焦则泻。在中焦则吐泻交作。此湿霍乱易治。若不
能吐
利。邪不得出。壅遏正气。关格阴阳也。至于舌卷阳缩入腹者不治。又霍乱为胃气反逆。误
犯谷食米饮必死。
关冲 支沟 委中 承山 三阴交 公孙 太白 太 (吐泻神效) 夹脊穴
吐泻不止者 中脘 天枢 气海(或针或灸立愈)
霍乱将死者。以细白干盐填满脐中。艾灸七壮。立苏。



<目录>卷五\证治参详

<篇名>恶心呕吐

属性:(哕病见补遗)
恶心 胃口有邪。见饮食便生畏恶。心下欲吐不吐。若寒气恶心者呕清水。痰火恶心呕
酸水。烦渴。
胃俞 幽门 中脘 商丘
呕吐 吐属太阳。有物无声。乃血病也。呕属阳明。有物有声。气血俱病也。
太渊 太陵 两乳穴(即乳根灸三壮) 中脘 气海 足三里 通谷



<目录>卷五\证治参详

<篇名>翻胃噎隔

属性:(有补遗)
翻胃 上焦吐者气上冲胸。食已即吐。中焦吐者胸中痞闷。或先痛后吐或先吐后痛。下
焦吐
者。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四肢冷小便清。大便不通。或饮食后两日吐者。脾绝胃枯。不可治也。
隔俞 脾俞 上脘 中脘(各灸二七壮) 天枢 气海 三里 太白
噎病 忧噎胸中痞满。气逆时。呕食不下思噎。心悸善忘。气噎心下痞噎哕不食。胸
背痛。
劳噎。气上膈。支满背痛食噎。食急胸痛。不得喘息。噎是神思间病。惟内观静养者可治。
天突 胃俞 中脘 气海 三里 膏肓俞 脾俞(思噎更效) 膻中(治气噎) 膈俞(治
劳噎)



<目录>卷五\证治参详

<篇名>三消

属性:三消证。三焦受病也。上消属肺大渴引饮。以上焦之津液枯涸。名曰膈消。亦曰消渴中
消属
胃。多食善饥而曰渐消瘦。名曰消中。亦曰消谷。下消属肾。烦躁引饮。面黑耳焦。溺如膏
。名曰肾消亦曰内消。是皆心胃之火上炎。真阴不足也。
承浆 金津 玉液 肾俞



<目录>卷五\证治参详

<篇名>咳嗽哮喘门

属性:咳嗽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