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邪得淫 。真气得居。(此持针纵舍之道也)
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在肺则尺泽。在心则少海之次。○留。当作流下同。)肝有
邪。其气留于两腋。(期门渊腋等穴之次。)脾有邪。其气留于两筋。(脾与胃合。其脉皆自胫股
上。出冲门气冲之间故邪气留于髀跨者。为脾经之病。)肾有邪。其气留于两 。(肾与膀胱
为表里。其经皆出膝后阴谷委中之间。故邪气留于两 者。为肾经之病。)凡此八虚者。皆
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经络骨节机关。不得
屈伸。故 挛也。(两肘两腋两髀两 。皆筋骨之隙。气血之所流注者。故曰八虚。正气居
之则为用。邪气居之则伤经络机关。而屈伸不利。此八虚可候五脏也。机。枢机也。关。
要会处也。室。犹房室也)



<目录>卷一\灵枢经文

<篇名>灵枢论疾诊尺

属性: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



<目录>卷一\灵枢经文

<篇名>灵枢刺节真邪篇

属性:刺有五节。一曰振埃。二曰发朦。三曰去爪。四曰彻衣。五曰解惑。振埃者。刺外去阳
病也
气逆上喘喝坐伏。病恶埃烟。KT (古噎字)不得息。(皆阳邪在上之症。)取之天容(手太阳)其
咳上气。穷 (音屈)胸痛者。取之廉泉。(任脉。)血变而止。发朦者。刺府输。去府病也。
(发朦。如去其蒙蔽也。)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刺此者必于日中。(阳旺气行之时)刺其听宫
中其眸子。(听宫手太阳脉也。与目相通。故能中其眸子。刺之而声应于耳。乃其穴也。)刺
邪以手坚按其两鼻窍。而疾偃(卧)其声。必应于针也。
去爪者刺关节肢络也。(去爪。犹脱去余爪。故取关节肢骼可以去血道不通之病。)腰脊
者。身之大关节也。肢胫者。人之管(键也)以趋翔也茎垂者。(前阴宗筋)身中之机。(可见命门
元气盛衰)阴精之候。(精由此泄。)津液之道也。故饮食不节。喜怒不时。津液内溢。乃下
流于睾。血道不通。日大不休。俯仰不便。趋翔不能。此病荥然有水。不上不下。铍石所取
。形不可匿。常不得蔽。(不可蔽匿等症即 疝之类。常察在何经以取其关节肢络。)故命曰
彻衣者。尽刺诸阳之奇输也。阴气不足则内热。阳气有余则外热。内热相搏。热于怀炭
。外
稿腊干。嗌燥。饮食不让美恶。取之天府(手太阴经。)大杼中膂(俱足太阳)以去其热。补足
手太阴(大都太渊)以出其汗。热去汗稀。(此治伤寒。邪热之类也。)疾于彻衣。(言病除之
速。有如彻去衣服也。)
解惑者。尽知调阴阳补泻。有余不足。相倾移也。(解惑。犹解其迷惑故在尽知阴阳调
其虚实。可以移易其病也。)大风在身。血脉偏虚。轻重不得。颠倒无常。甚于迷惑。(此即中风
之类。)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用针若此疾于解惑。
阴阳者。寒暑也。热则滋雨而在上。(地气上蒸)根核少汁。(物之气亦不在下而在上)人
气在
地冻水冰。(天地气寒。)人气在中。皮肤致。腠理闭。汗不出。血气强。肉间涩。当是之时
。善行水者。不能往水。(水成冰。故不能使之往流。)善穿地者。不能凿冻。(地正冻故不
能凿)善用针者。亦不能取四厥。(四肢厥逆。)血脉凝结。坚搏不往来者。亦未可即柔。故
行水者。必待天温。冰释冻解。而水可行。地可穿也。人脉犹是也。治厥者。必先熨调和其
经。掌与腋。肘与脚。项与脊。以调之。火气已通。血脉乃行。然后视其病脉淖泽者。刺而
平之坚紧者。破而散之气下乃止。此所谓以解结者也。
上寒下热。(阳虚于上而实于下也。)先刺其顶太阳久留之。(大杼天柱等穴。留其针而
补之。)已刺则熨项与肩胛。令热下合乃止此所谓推而上之者也。(刺后当温熨肩项之间。候其气
至。上热与下相合。乃止其针。此推其下者而使之上也。)上热下寒。(阳实于上而虚于下也
。)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当视其虚陷之经取而补之。使其阳
气下行而后止。此引而下之之谓也。)大热遍身。狂而妄见妄闻妄言。视足阳明及大络取之
。虚者补之。血而实者泻之。因其偃卧。居其头前。以两手四指。挟按颈脉动。(即人迎大
迎处)久持之。卷而切推。下至缺盆中而复止。如前。热去乃止。此所谓推而散之也。(三阳
在头。故可独取人迎而推散其热也)
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真气。即元气也)正气者。正风也。从一方来。
非实
风。又非虚风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