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上脘、三里、章门、阴谷、关元、期门、行间、脾俞、悬钟、承满。

  卷二 治例

  杂病

  痰挟气。虚火动其痰。

  针上星、风池、天柱。

  卷二 治例

  杂病

  风热、风湿、血虚有痰。

  针百会、环跳。

  卷二 治例

  杂病

  痰湿为主。

  灸肩 、曲池。

  卷二 治例

  杂病

  专主湿热相火。

  灸中极、曲骨、膏肓、肾俞。

  卷二 治例

  杂病

  俱是痰火。不必分牛马六畜。

  灸百会、鸠尾、上脘、神门、阳跷、(昼发)阴跷。(夜发)

  卷二 治例

  杂病

  感天地间杀厉之气。声哑者难治。

  针委中出血二三合。黑紫疙瘩处亦去恶血。(以上见刘氏杂病治例)

  卷二 治例

  杂病

  河间曰。凡疮疡须分经络部分。血气多少。俞穴远近。从背出者。当从太阳五穴。选用至阴陵泉。从髭出者。当从阳明五穴。选用厉兑、内庭、陷谷、冲阳、解 。从胸出者。则以绝骨一穴。

  肠痈纂要云。千金灸法。曲两肘。正肘头锐骨灸百壮。下脓血而安。武按。河间疮疡止论足三阳。而手足三阴三阳未备。学人当引伸而触类。

  卷二 玉机微义针灸证治

  咳嗽

  千金方曰。寒咳。肝咳。刺足太冲。心咳。刺手神门。脾咳。刺足太白。肺咳。刺手太渊。

  有心主而无三焦。然已发其秘矣。惜乎胃、大小肠、膀胱咳及针治。皆略之而不议。千金云。咳者。灸两乳下黑白际。各数十壮即瘥。又以蒲当乳头周匝围身。令前后正中。当脊骨灸十壮。上气咳逆。嗽。短气气满。食不下。灸肺募五十壮。上气咳逆。短气。风劳病。灸肩井二百壮。上气咳逆。短气胸满。多唾。唾恶冷痰。灸肺俞五十壮。

  卷二 玉机微义针灸证治

  便血

  宝鉴曰。邪在五脏。则阴脉不和。不和则血留之。结阴之病。阴气内结。不得外行。无所禀。渗入肠间。故便血。灸中脘、三里、气海等穴。便血不止。灸劳宫、太白、会阳。

  卷二 玉机微义针灸证治

  咳逆

  丹溪曰。气逆也。气自脐下直冲。上出于口。而作声也。人之阴气。根据胃为养。胃土伤损。

  。严氏曰。灸乳下一指。男左女右。与乳相直问陷中。灸三壮。妇人屈乳头向下尽处。宝鉴曰。病甚者。灸二七壮。武按。此穴名乳根也。

  卷二 玉机微义针灸证治

  疠风

  丹溪曰。是人受得天地间杀厉之风。以其酷烈暴悍可畏也。不外乎阳明一经。病机云。

  灸承也。内经云。数刺肿上出血。子和曰。刺其面大脉。出血如墨。刺三次。血色变。每刺自额至颐。针上下俱刺。每隔一日一刺。刺至二十余日方已。刘氏曰。委中皆可出血。同汗也。

  卷二 玉机微义针灸证治

  痫

  刘氏曰。此疾与中风颠狂。小儿急慢惊相类。原其所由。或在母腹中受惊。或因闻大惊而得心窍。治法必当寻火寻痰而治。丹溪曰。不必分六畜牛马鸡犬。大率主痰火。

  洁古云。昼发灸阳跷。夜发灸阴跷。各二七壮。千金方。惊痫按图灸之。一小儿四岁。

  与长

  卷二 玉机微义针灸证治

  伤寒

  阴厥脉绝。气海脏结。阴汗不止。腹胀肠鸣。面黑。指甲青。石关、关元。宜灸百壮。

  阳陵刘氏曰。大抵不可刺者。宜灸之。一则沉寒痼冷。二则无脉知阳绝也。三则腹皮急而阳陷也。舍此三者。余皆不可灸。医学发明云。陷下则灸之。天地间阴阳二气而已。阳在外在上。

  阴在内在下。今言陷下者。阳气下陷入阴血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覆其阳。脉证俱见寒在外者。则灸之。异法方宜论云。北方之人。宜灸 也。为冬寒火旺。伏阳在内。皆宜灸之。以至理论。则肾主脏。藏阳气在内。冬三月。主闭藏是也。若太过则病。固宜灸 。此阳明陷入阴水之中是也。难经曰。热病在内。取会之气穴。为阳陷入阴中。取阳气通天之窍穴。以火引火而道之。此宜灸 也。若将有病。一概灸之。岂不误哉。如仲景云。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又云。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脉浮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