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

  表邪传里。里气上逆。则为呕吐。

  口中和。脉微涩弱。皆灸厥阴。脉经、千金翼林氏本曰。灸厥阴五十壮。

  卷二 治例

  伤寒

  战者正气胜。栗者邪气胜。邪与正争。心战而外栗。为病欲解也。

  心气内盛。正气大虚。心栗而鼓颔。身不战者。已而遂成寒逆者。宜灸之。

  卷二 治例

  伤寒

  四肢逆冷而不温。积凉成寒。六腑气绝于外。四肢手足寒冷。足胫寒逆。少阴也。四肢厥冷。身寒者。厥阴也。

  四逆灸气海、肾俞、肝俞。

  卷二 治例

  伤寒

  手足逆冷。阳气伏陷。热气逆伏而手足冷也。

  刺内庭、大都。

  庞氏曰。脉促而厥者。灸之。

  卷二 治例

  伤寒

  郁为气不舒。冒为神昏不清。即昏迷是也。多虚极乘寒所致。或吐下使然。

  郁冒。刺太阳、少阳。并病头痛。或冒闷。如结胸状。当刺大椎第一间。及肺肝二俞。

  慎不可汗。

  卷二 治例

  伤寒

  不经攻下自溏泄。

  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更衣。反小者。当温上。灸之。以消阴。

  小便自利。手中不冷。反发热。脉不至。灸少阴太 穴。

  少阴下利。便脓血者。可刺之。宜通用之。

  卷二 治例

  伤寒

  男子由阳明而伤。下血谵语。妇人则随经而入。月水适来。邪乘虚入。

  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此热入血室。刺期门。用甘草芍药汤。

  不已。刺隐白。

  卷二 治例

  伤寒

  上吐下利。挥霍撩乱。邪在中焦。胃气不治。阴阳乖隔。遂上吐下利。躁扰烦乱也。

  干霍乱或腹中急痛绞刺。宜刺委中及夺命穴。

  卷二 治例

  伤寒

  有实有虚。寒热燥屎旧积。按之不痛为虚。痛为实。合灸不灸。令病患冷结。久而弥困。气冲心而死。刺括委中穴。

  卷二 治例

  伤寒

  阴病盛。则微阳消于上。故沉重。四肢逆冷。脐腹筑痛。厥逆或冷。六脉沉细。

  阴毒灸关元、气海。

  卷二 治例

  伤寒

  刺肺俞肝俞 如头痛刺大椎。

  卷二 治例

  伤寒

  邪蓄于内。津液不行。

  阴寒甚。下闭者。灸之。阴证。小便不利。必阴囊缩入小腹。痛欲死者。灸石门。

  卷二 治例

  伤寒

  不柔和。痒痛寒热皆不知。正气为邪气闭伏。郁而不散。血气虚少故也。

  若越人入诊虢太子尸厥。以郁冒不仁为可治。刺之而济痊者。神医之诊也。设脉浮洪。

  汗如油。喘不休。体不仁。越人其能治哉。(以上见刘氏伤寒治例)

  卷二 治例

  杂病

  大率主血虚气虚。火与湿。多痰。

  中风神阙、风池、百会、曲池、翳风、风市、环跳、肩 。皆可灸之。以凿窍疏风。又针以道气。

  卷二 治例

  杂病

  见伤寒。

  阴寒及陷下脉绝者。宜灸之。

  卷二 治例

  杂病

  有寒热、潮热、烦热、往来热。

  热病汗不出。商阳、合谷、阳谷、侠 、厉兑、劳宫、腕骨以导气。热无度不止。陷谷。血以泄热。

  卷二 治例

  杂病

  有实有虚。有寒气、滞、死血、积热、风湿、痰惊、痰食、疮、痧、疝。

  实痛宜刺泻之。太冲、三阴交、太白、太渊、大陵。邪客经络。药不能及者。宜灸气海、关元、中脘。

  卷二 治例

  杂病

  有风、风热、痰湿、寒、真头痛。手足青至节。死不治。

  灸。疏散寒。针。脉浮刺腕骨、京骨。脉长合骨、冲阳。脉弦阳池、风府、风池。

  卷二 治例

  杂病

  气虚、血虚、肾病、风湿、湿热、瘀、寒气、滞。

  血滞于下。委中出血。灸肾俞、昆仑。又用附子尖、乌头尖、南星、麝香、雄黄、樟脑、丁香炼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