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心如悬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然。如人将捕之。是谓骨厥。是主肾。

  所生病 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胆肠 。脊股内后廉痛。痿厥。

  嗜卧。足下热而痛。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补 用戌时 复溜(穴在足内踝上二寸动脉陷中。为经。金。金生水。虚则补其母。)

  泻 用酉时 涌泉(穴在足心陷中。为井。木。水生木。木为水之子。实则泻其子。)

  手厥阴心包络经 配肾。(相火)起天池。终中冲。多血少气。戌时注此。

  是动病 手心热。臂肘挛痛。腋肿。甚则胸胁肢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是主心包络。

  所生病 烦心心痛。掌中热。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

  补 用亥时 中冲(穴在手中指端。去爪甲如韭叶。为井。木。木生火。为母。虚则补其母。滑氏曰。井者。肌肉浅薄。不足为使也。补井者。当补合。)

  泻 用戌时 大陵(穴在掌后两筋间陷中。为俞。土。火生土。为子。实则泻其子。)

  手少阳三焦经 (属相火配心包)起关冲。终丝竹空。多气少血。亥时注此。

  是动病 耳聋。浑浑 。咽肿喉痹。是主气。

  所生病 汗出。目锐 痛。颊痛。耳后肩 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盛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气口也。

  补 用子时 中渚(穴在手小指次指本节后陷中。为俞。木。木生火。为母。虚则补其母。)

  泻 用亥时 天井(穴在肘外大骨后上一寸。两筋间陷中。屈肘得之。甄权云。屈肘一寸。叉手按膝头。取之两筋骨罅。为合。土。火生土。为子。实则泻其子。)

  足少阳胆经 属甲木。起瞳子 。终窍阴。多气少血。子时注此。

  是动病 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骨。

  所生病 头角颔痛。目锐 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挟瘿。汗出振寒。疟。胸中胁肋迎反小于寸口也。

  补 用丑时 侠 (穴在足小指次指岐骨间。本节前陷中。为荥。水。水生木。为母。

  虚则补其母。) 丘墟(穴在足外踝下。去临泣三寸。为原。皆取之。)

  泻 用子时 阳辅(穴在足外踝上四寸。辅骨前绝骨端。去丘墟七寸。为经。火。木生火。为子。实则泻其子。)

  足厥阴肝经 属乙木。起大敦。终期门。多血少气。丑时注此。

  是动病 腰痛不可俯仰。丈夫 疝。妇人小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是主肝。

  所生病 胸满呕逆。洞泄。狐疝。遗溺癃闭。盛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补 用寅时 曲泉(穴在膝内辅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得之。在膝横文头是。

  为合。水。水生木。为母。虚则补其母。)

  泻 用丑时 行间(穴在足大指间。动脉应手。为荥。火。木生火。为子。实则泻其子。)

  上针法。井荥俞经合补泻。皆本素、难也。

  卷二

  东垣针法

  东垣针法。悉本素、难。近世医者。止读玉龙、金针、标幽等歌赋。而于先生之所以垂教者东垣曰。黄帝针经。胃病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取三里以补之。

  脾胃虚弱。感湿成痿。汗大泄。妨食。三里、气冲以三棱针出血。若汗不减。不止者。

  于三里穴下三寸上廉穴出血。禁酒湿面。

  东垣曰。黄帝针经云。从下上者。引而去之。上气不足。推而扬之。盖上气者。心肺上焦之刺。泻其经络之壅者。为血凝而不流。故先去之而治他病。

  东垣曰。胃气下溜。五脏气皆乱。其为病互相出见。黄帝曰。五乱刺之有道乎。岐伯曰。有少阴心主之输神门、大陵。同精导气。以复其本位。

  气在于肺者。取之手太阴荥足少阴输鱼际、太 。成痿者。以导温热引胃气出阳道。不令湿土克肾。其穴在太 。

  气在于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者。取之三里、章门、中脘。因足太阴虚者。于募穴之。如气逆为霍乱者。取三里。气下乃止。不下复始。

  气在于头。取之天柱、大杼。不足。取之足太阳荥输通谷、束骨。先取天柱、大杼。不补不导去之。

  气在于臂足。取之先去血脉。后取其阳明少阴之荥输二间、三间。深取之。内庭、陷谷深取去泻阴火。乃导气同精之法。

  帝曰。补泻奈何。曰。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是非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