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寸。而病皆瘳。是又不以绳墨拘也。

  合阳 膝约纹中央下三寸。铜人。针六分。灸五壮。主腰脊强引腹痛。阴股热。 酸肿。步履难。寒疝阴偏痛。女子崩中带下。

  承筋(一名 肠 一名直肠) 肠中央陷中。胫后从脚跟上七寸。铜人。灸三壮。禁针。明疮。胫痹不仁。 酸。脚急跟痛。腰痛。鼻鼽衄。霍乱转筋。

  承山(一名鱼腹 一名肉柱 一名伤山) 兑 肠下分肉间陷中。一云腿肚下分肉间。针经云。灸一壮。针七分。明堂。针八分。得气即泻。速出针。灸不及针。止七七壮。下经。灸五壮。主大便不通。转筋。痔肿。战栗不能立。香港脚。膝肿。胫酸脚跟痛。筋急痛。香港脚膝下肿。霍乱。急食不通。伤寒水结。

  飞扬(一名厥阳) 外踝骨上七寸。足太阳络脉。别走少阴。铜人。针三分。灸三壮。明堂。

  能屈伸。目眩目痛。历节风。逆气。癫疾。寒疟。实则鼽窒。头背痛。泻之。虚则鼽衄。补之。

  附阳 外踝上三寸。太阳前。少阳后。筋骨之间。阳跷脉 。素注。针六分。留七呼。

  灸三。头重 痛。时有寒热。四肢不举。

  昆仑 足外踝后跟骨上陷中。细脉动应手。足太阳膀胱脉所行为经。火。素注。针五分。留结。踝如裂。头痛肩背拘急。咳喘满。腰脊内引痛。伛偻。阴肿痛。目眩。目痛如脱。疟多汗。心痛与背相接。妇人字难。包衣不出。小儿发痫螈 。东垣曰。针经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倾。目为之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为痿厥心 。补足外踝。留之。

  仆参(一名安邪) 足跟骨下陷中。拱足得之。阳跷之本。铜人。针三分。灸七壮。明堂。三气膝肿。

  申脉(即阳跷) 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白肉际。阳跷脉所出。铜人。针三分。素注。

  留七中。劳极。冷气逆气。腰髋冷痹。脚膝屈伸难。妇人血气痛。洁古曰。痫病昼发。灸阳跷。

  金门(一名梁关) 外踝下。申脉下一寸。足太阳 。阳维别属。铜人。针一分。灸三壮。主霍乱转筋。尸厥癫痫。暴疝。膝 酸。身战不能久立。小儿张口摇头。身反折。

  京骨 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中。按而得之。小指本节后。大骨名京骨。其穴在骨下。

  。三壮。主头痛如破。腰痛不可屈伸。身后痛身侧痛。目内 赤烂。白翳侠内 起。目反白。目眩。发疟寒热。喜惊。不欲食。筋挛。足 痛。髀枢痛。颈项强。腰背不可俯仰。伛偻。鼻鼽不止。心痛。

  束骨 足小指外侧本节后。赤白肉际陷中。足太阳脉所注为俞。木。膀胱实。泻之。铜人。

  囟项痛。目眩身热。目黄泪出。肌肉动。项强不可回顾。目内 赤烂。肠 。泄。痔。疟。

  癫狂。发背痈疽。背生疔疮。

  通谷 足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足太阳脉所溜为荥水。铜人。针二分。留五呼。灸三壮。主头重目眩。善惊。引鼽衄。项痛。目KT KT 。留饮胸满。食不化。失欠。东垣曰。胃气下溜。

  五脏气乱。在于头。取天柱、大杼。不知。深取通谷、束骨。

  至阴 足小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足太阳脉所出为井。金。膀胱虚。补之。铜人。

  针二分胁痛无常处。转筋。寒疟。汗不出。烦心。足下热。小便不利。失精。目痛。大 痛。太阳根结篇云。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

  卷一下

  足少阴肾脏图 肾有两枚。重一斤一两。状如石。而附着于脊之十四椎。当胃下两旁。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 。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

  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其液唾。其色黑。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骨髓生肝。肾生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湿胜寒。咸伤血。甘胜咸。肾者。作强之官。

  伎巧出焉。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内经〕脏各有一。肾独有两者何也。然。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

  谓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知肾有二也。

  程可久曰。北方常配二物。故易惟坎加习。于物为龟为蛇。于方为朔为北。于太玄为玄为冥。

  滑氏曰。肾虽有左右命门之分。其气相通。实皆肾也。合而观之。谓之五脏五腑可也。

  六脏六腑亦可也。

  七节之旁。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