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令金得平木。一云∶泻火补水
,而旁治之,不得径以金平木。
\r补水泻火之图\pG-G16.bmp\r
\x火者木之子,子能令母实,谓子有余,则不食于母。今泻南方者,夺子之气,使之食
\x其母也。金者水之母,母能令子虚,谓母不足则不能荫其子。今补北方者,益子之气,则不
\x至食其母也。此与《八十一难》义正相发。其曰∶不能治其虚,安问其余,则隐然实实虚虚
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
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
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r五脏传病之图\pG-G17.bmp\r
\x心病传肺,肺传肝,肝传脾,脾传肾,肾传心,心复传肺,七传者死,谓传其所胜也。\x
\x心病传脾,脾传肺,肺传肾,肾传肝,肝传心,间脏者生,谓传其子也。\x
何谓补泻?当补之时,何所取气?当泻之时,何所置气?然,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
之时,从荣置气。其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当先补其阳,而后泻其阴。阴气不足,阳气有余
,当先补其阴,而后泻其阳。荣卫通行,此其要也。
针有补泻,何谓也?然,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针也。然,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
针者信其右。当刺之时,必先以左手压按所针荥俞之处,弹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气之来,
如动脉之状,顺针而刺之,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不得气,乃与男外女
内,不得气,是谓十死不治也。
信其左,谓善针者,信用左手,不知针法者,自右手起也。
经言∶迎而夺之,恶得无虚?随而济之,恶得无实?虚之与实,若得若失。实之与虚,若
有若无,何谓也?然,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随而济之者,补其母也。假令心病泻手心主
俞,是谓迎而夺之者也。补手心主井,是谓随而济之者也。所谓实之与虚者,牢濡之意也。
气来实牢者为得,濡虚者为失,故曰若得若失也。
经言∶有见如入,有见如出者,何谓也?然,所谓有见如入者,谓左手见气来至,乃内
针;针入见气尽乃出针,是谓有见如入,有见如出也。
经言∶无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寸口脉耶?将病自有虚实耶?其损益奈何?然,
是病非谓寸口脉也,谓病自有虚实也。假令肝实而肺虚,肝者木也,肺者金也,金木当更相
平,当知金平木,假令肺实而肝虚微少气,用针不补其肝,而反重实其肺,故曰实实虚虚,
损不足而益有余,此者中工之所害也。



<目录>卷四\《神应经》补泻

<篇名>泻诀直说

属性:宏纲陈氏曰∶取穴既正,左手大指掐其穴,右手置针于穴上,令患人咳嗽一声,随咳内
针至分寸,候数穴针毕,停少时,用右手大指及食指持针,细细动摇,进退搓捻其针,如手
颤之状,谓之催气。约行五六次,觉针下气紧,却用泻法如针左边,用右手大指、食指持针
,以大指向前,食指向后,以针头轻提往左转。如有数针,俱根据此法。俱转毕,仍用右手大
指、食指持针,却用食指连搓三下(谓之飞)。仍轻提往左转,略退针半分许,谓之三飞一退
。根据此法行至五六次,觉针下沉紧,是气至极矣。再轻提往左转一二次,如针右边,以左手
大指、食指持针,以大指向前,食指向后,根据前法连搓三下,轻提针头向右转,是针右边泻
法。欲出针时,令病患咳嗽一声,随咳出针,此之谓泻法也。



<目录>卷四\《神应经》补泻

<篇名>补诀直说

属性:凡人有疾,皆邪气所凑,虽病患瘦弱,不可专行补法。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如
患赤目等疾,明见其为邪热所致,可专行泻法。其余诸疾,只宜平补平泻,须先泻后补,谓
之先泻邪气,后补真气,此乃先师不传之秘诀也。如人有疾,根据前用手法催气取气,泻之既
毕,却行补法,令病患吸气一口,随吸转针。如针左边,捻针头转向右边,以我之右手大指
、食指持针,以食指向前,大指向后,仍捻针深入一二分,使真气深入肌肉之分。如针右

分。如有数穴,根据此法行之。既毕,停少时,却用手指于针头上,轻弹三下,如此三次,仍用
我左手大指、食指持针,以大指连搓三下(谓之飞)。将针深进一二分,以针头向左边,
谓之一进三飞。根据此法行至五六次,觉针下沉紧,或针下气热,
是气至足矣。令病患吸气一口,随吸出针,急以手按其穴,此谓之补法也。
凡针背腹两边穴,分阴阳经补泻。针男子背上中行,左转为补,右转为泻。腹上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