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膝酸痛
环跳 昆仑 阳陵泉 养老
筋骨挛痛
三阴交 合谷
百节酸疼
阳辅
背心红肿痛
肩井 肺俞 风门 五枢
脐下冷痛
气海 膀胱俞 曲泉
绕脐痛 大肠病也
水分 天枢 三阴交 足三里
上气胸背满痛
肺俞 肝俞 云门 乳根 巨阙 期门 梁门 内门 尺泽
胁肋胀痛
膈俞 章门 阳陵泉 邱墟
诸气膈痛上气不下
天突 膻中 中府 膈俞
虚劳
诸虚劳热
气海 关元 膏肓 足三里 内关(治劳热良)
房劳
太溪
虚损 中极 大椎 肺俞 膈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中脘 天枢 气海 足
三里 三
阴交 长强
崔氏四花六穴 凡男妇五劳七伤气血虚损骨蒸潮热咳嗽痰喘五心烦热四肢困倦羸弱
等症并治
第一次先取二穴令患人平身正立取一细绳约长三四尺者蜡之勿令伸缩乃以绳头与男左女
右足
大拇指端比齐令其顺脚心至后跟踏定却引绳向后从足跟足肚贴肉直上至膝弯曲 中大横纹截
断次令病者平身正坐解发分顶中露顶路取所比蜡绳一头齐鼻端按定引绳向上循头路项背贴肉
垂下至绳头尽处以墨记之此非是灸穴别又取一小绳令患者合口将绳双折自鼻柱根按定左右分
开比至两口角如人字样截断即将此绳展直取中横加于前记脊中墨点之上其两边绳头尽处以墨
记之此第一次应灸二穴名曰患门
上法若妇人足小者难以为则当取右臂自肩 穴起以墨记之伸手引绳向下比至中指端
截断以代
量足之法庶乎得宜
第二次取二穴令患人平身正坐稍缩臂膊取一蜡绳绕项后向前双垂头与鸠尾尖齐双头
一齐绝断
却翻绳头向后将此绳中折处正按结喉上其绳头下垂脊间处以墨记之此非灸穴又取一小绳令患
人合口横量齐两吻截断还加于脊上墨点处横量如前法于两头尽处点墨记之此是第二次灸穴即
四花之左右两穴也 前共四穴同时灸之初灸七壮或二七三七以至百壮为妙俟灸疮将瘥或火疮
发时又根据后法灸二穴
第三次取二穴 以第二次量口吻短绳于第二次脊间墨点处对中直放务令上下相停于
绳头尽处
以墨记之此是灸穴即四花之上下两穴也
上共六穴宜择午日火日灸之后百日内宜慎房劳思虑饮食适时寒暑得中将养调护若疮
愈后仍觉
未瘥根据前再灸无不愈者故云累灸至百壮但骨脊上两穴不宜多灸凡一次只可三五壮多则恐人倦
怠若灸此六穴亦宜灸足三里泻火方妙
愚按前法灸脊旁四穴上二穴近五椎心俞下二穴近九椎肝俞崔不知穴名而但立取法盖
欲人之易
晓耳然稽脊背穴法则太阳二行者当去脊中各开二寸方得正脉乃可获效用者仍宜审之
一法取手掌中大指根稍前肉鱼间近内侧大纹半指许外与手阳明合谷相对按之极酸者
是穴此同
长强各灸七壮甚妙
传尸痨
第一代虫伤心宜灸心俞穴并上下如四花样 第二代灸肺俞四穴如前 第三代灸肝俞
四穴如前
第四代灸阴俞四穴如前 第五代灸肾俞四穴如前 第六代灸三焦俞四穴如前
此症五日轻五日重轻日其虫大醉方可灸又须诵莲经并普庵咒镇之
一法灸腰眼穴 其法令病患平眠以笔于两腰眼宛宛中点二穴各灸七壮此穴诸书所无
而居家必
用载之云其法累试累验主治痨瘵已深之难治者于癸亥日二更尽三更初令病患平眠灸三壮
一传尸痨瘵以致灭门绝户者有之此症因寒热前作血凝气滞化而为虫内食脏腑每致传
人百方难
治惟灸可攻其法于癸亥日二更后将交夜半乃六神皆聚之时勿使人知令病者解去下衣举手向上
略转后些则腰间两旁自有微陷可见是名鬼眼穴即俗所谓腰眼也正身直立用墨点记然后上床合
面而卧用小艾炷灸七壮或九壮十一壮尤好其虫必于吐泻中而出烧毁远弃之可免传染此比四花
等穴尤易且效(穴在肾俞下三寸夹脊两旁各一寸半以指按陷中)
一法凡取痨虫可于三椎骨上一穴并膏肓二穴各灸七壮然后以饮食调理方下取虫等药
骨蒸寒热夜热
百劳 膏肓 肺俞 魄户 脾俞 肾俞 四花穴 间使 足三里
虚怯饮食不化
膈俞 脾俞 胃俞 中脘 梁门 内关 天根 足三里
汗症
自汗
膏肓 大椎 复溜
盗汗
肺俞 复溜 (疟多汗亦灸)
多汗少力
大横
痼冷 此肾与膀胱虚寒也多灸愈妙
脾俞 神阙 关元
气海(此穴亦治阳脱)
血症
虚劳吐血
上脘 肺俞 脾俞 肾俞 大陵 外关
咯血
风门
吐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