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饥
。脾运则分输五脏,荣润四肢。然以生冷则戕胃,饥饱则戕脾。中气先馁,不宜专事消导。
中气,即脾胃冲和之元气也。脾气以健运为要,胃气以下行为顺。胃强脾弱,则消谷而便溏
,脾强胃弱,则知饥而纳少。食伤者,胃阳虚,饱食辄嗳,宜温通。脾阳虚,多食不化者,
宜香燥。饮食留滞,脘痞腹胀者,为腑气不宣,宜消导。小儿伤乳滞,则又宜香附、神曲、
麦芽、砂仁、陈皮、甘草之属。可以佐按摩之法不逮也。(惕厉子)



<目录>卷四・列证

<篇名>痫证

属性:经言∶二阴急为痫厥。谓少阴气逆于经而上行,则喉塞音喑而痫发矣。证由心肾虚怯,
肝风
胆火 逆,痰诞上壅,心包经脉闭阻,猝然晕仆,口眼牵掣,腰背反张,手足抽搐,喊作畜
声。因其相似,分为五痫,以内应五脏也。痫证幼小为多,大人亦有之。经久失调,遂成痼
疾,一触厥气鼓风,涎沫升逆无制,痰在膈间,则眩微不仆,痰溢膈上,则眩甚而倒。必待
其气反、吐去惊涎宿沫而后苏。内治以清痰火主之。
分阴阳,(二百遍。)推三关,(一百遍。)退六腑,(一百遍。)推肺经,(一百遍。)推补
脾土
,(二百遍。)天门入虎口,(八十遍。)运八卦,(一百遍。)赤凤摇头,(五十遍。)按弦搓摩
,(二十四遍。)掐威灵穴,(二十四遍。)揉中指,(一百遍。)掐总筋,(二十四遍。)灸昆仑
七壮,汗吐法先之。凡推用葱姜汤,用引痰法,(见卷二,四十页。)通脉法,(见卷二,四
十三页。)开闭法,(见卷二,三十九页。)灸法。昼发灸阳跷,夜发灸阴跷。(见卷二,二十
六页。)
按∶石顽谓痫以补肾为本,豁痰为标,其由来不外肝肾龙雷上冲所致。丹溪以痫主痰热
,治
以星、半、芩、连主之。热多者凉膈散加川连、麦冬之属。痰多者以戴人三圣散吐之。由惊
而病者,东垣安神丸平之。总之,痫有阴阳,以先体热螈 惊啼而后发,脉浮洪者为阳痫,
病在腑则易治。以先身冷不惊掣啼叫而病发,脉沉微者为阴痫,病在脏为难治。目瞪如呆者
不治,脉沉实弦急及虚散者皆不治,皆医者所宜深悉也。(惕厉子)



<目录>卷四・列证

<篇名>火眼

属性:小儿两目红肿,由肝经有热内蕴,风邪外袭,是为风火眼。内治以疏散主之。经云∶火
郁发之是也。
分阴阳,(三百遍。)推补肾水,(五百遍。)退六腑,(五百遍。)推脾土,(一百遍。)推
天河
水,(五百遍。)运八卦,(二百遍。)水底捞明月,(一百遍。)掐合谷穴,(二十四遍。)推曲
池。(三十六遍。)凡推用葱水。
按∶眼病有专科,证治甚繁,大约以内障、外障为两门,火眼特外障中之一证耳。余于
海滨
,遇有患风火眼者,以至于盲,就余诊,询之,则初患时,有医者令服大黄,为苦寒所逼,
于经训火郁发之,大相违悖,是以至此也。司命者,宜辨证,始知为何病,宜立法,方与病
针锋相对。所惜庸工不求往训,率尔操觚,俾天下不死于病,而死于医者不可胜数。医术之
坏,将不知伊芳于胡底也,可慨也夫!(惕厉子)



<目录>卷四・列证

<篇名>脐风

属性:脐者,小儿之根蒂也,名曰神阙。穴近三阴,喜温恶凉,喜干恶湿。如断脐有法,脐风
何自
而起。惟有水湿风冷之气,入于脐中,儿必腹胀脐肿,日夜啼叫,此脐风之初发也。眼角眉
心忽见黄色,即是脐风见证,宜急治。若黄色到鼻,治犹易,到人中、承浆则难。甚至口锁
、唇紧、头强者不治。但脐风初见,总在初生三日之内,舌硬眼闭,口吐白沫,哭不出声,
左右牙龈上 有硬梗,蓝黄白色如鸡鱼脆骨形状,或白点如粟米大,亟用银针,将龈 硬梗
外,以及黄白点颗刺破,以青布蘸湿扭干,涂以墨汁。内治用防风一钱煎服。
分阴阳,(七十遍。)推三关,(五十遍。)退六腑,(七十遍。)运八卦,(五十遍。)推肺
经,
(五十遍。)揉外劳宫。(二百遍。)凡推用葱姜汤。灯火 法,于儿囟门、眉心、人中、承浆
,两大指少商诸穴各一 ,脐轮六 ,未落脐带,于带口一 ,既落,于落处一 ,共十三
。其腹有青筋叉缝处均宜 。(见卷二,三十页。)
按∶脐风证,每起于断脐不慎。夏禹铸以为风入腹,附于肝,肝窍在目,眼角黄也,肝
木乘
土,鼻准黄也。以致入肾入心,口撮舌强也。及早治之,以 法为要,犹可告痊。(惕厉子)
鹅口,起于初生之小儿。口内白屑,试去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