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遍。)运八卦坎
重,(一百遍。)推大肠,(六十遍。)运五经。(一百遍。)凡推用葱姜汤。
蛔痛,口吐青水,痛久不歇,或一时或二时而止,或歇半日又痛,面黄唇白,或有红点
,脉乍大乍小,此其候也。内治理中安蛔散或乌梅丸加减主之。
分阴阳,(一百遍。)推三关,(一百遍。)退六腑,(一百遍。)推脾土,(一百遍。)揉肚

。(一百遍。)凡推用葱姜香麝水。用艾灸神阙、气海穴各穴五壮。(见卷二,二十六页。)
史君子去壳火喂,或食十余粒,或少顷又食,以痛止则停。苦楝根皮一两,水煎浓服,
虫即下。但体弱者酌之。
按∶腹痛一证,寒淫为多,热淫为少,以寒则易于阻塞阳气也。气滞者多,血滞者少,
理气
滞不宜动血,理血滞则必兼行气也。先哲以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故治痛大法,不外温散辛
通,而其要则初用通腑,久必通络,宜审虚实治之。(惕厉子)



<目录>卷四・列证

<篇名>黄疸

属性:黄胆,由脾胃湿热郁蒸,渐自身目如金,汗溺皆黄。经谓湿热相交,民病瘅也。丹溪云
∶此
如曲酱相似,湿热久 ,其黄乃成。海藏云∶凡病当汗不汗,当利小便不利,皆生黄。内
治以清热泄湿主之。
分阴阳,(二百遍。)推三关,(一百遍。)退六腑,(一百遍。)推补脾土,(三百遍。)抱
肚揉,(一百遍。)揉脐左右旋。(各一百遍。)凡推用葱汤香麝水。
按∶黄胆宜辨阴阳,湿热
阳黄多瘀热,烦渴大汗,脉必滑数,系胃腑湿热薰蒸,与胆液泄越,上而侵肺,则发黄
。其
色明如橘子。治在胃。且有表实里实之分,表实则无汗,治宜疏表,使黄从表解;里实则二
便必秘,腹必满,治宜下夺,使黄从里解。若表里无证,则不可汗下,惟利小便而已。
阴黄,身冷汗出,脉必沉微,系脾脏寒湿不通,与胆液浸淫,外渍肌肉则发黄,其色晦
如烟
薰,治在脾,或宜温脾,以理中加茵陈主之。或宜温肾,以四逆加茵陈主之。且阴黄亦有体
痛发热者,但身如薰黄,终不似阳黄如橘子色也。海藏治阴黄小便不利,烦躁而渴者,茵陈
茯苓汤主之。
疸∶黄病也。疸有五,身目皆黄,寒热体倦者为黄胆;食已如饥,头眩,烦热身黄者为
谷疸
;大醉当风入水,心中懊 ,不食欲吐,面黄赤斑者,为酒疸;房劳,小腹满急,额上黑,
手足心热,薄暮发热者为女劳疸;汗出染衣,色如柏汁,因身热汗出澡浴,水入毛孔而成者
,为黄汗。方书治法具在,则无庸赘述,若徒以按摩诸法施之,则拘矣。(惕厉子)



<目录>卷四・列证

<篇名>肿胀

属性:肿在外属水,胀在内属气。肿分阳水阴水,胀分气实气虚。因湿热浊滞,致水肿者为阳
水,
因肺脾肾虚,致水溢者为阴水。浊气在上为实胀,中气不运为虚胀。辨其位,则脏腑脉络皮
肤上下表里皆有之。辨其因,则寒热湿痰气血郁滞虫积皆致之。以论治法,则宜内外兼尽为
要。
气肿。皮浓色苍,一身尽肿,自上而下,按之 而不起,由寒气客于皮肤也。
分阴阳,(二百遍。)推三关,(二百遍。) 退六腑,(二百遍。)推脾土,(三百遍。)运
水入
土,(一百遍。)天门入虎口,(五十遍)。摩肚 脐左右旋转。(各二百遍。)凡推用滚水,忌
盐酱生冷。
水肿。先喘后肿,皮薄色泽,自下而上,按之随手而起。因烦渴喜饮,脾虚不能制水,
水反侮土上冲肺,皮肤肿如裹水之状。
分阴阳,(二百遍。)推三关,(二百遍。)退六腑,(二百遍。)推脾土,(三百遍。)运水
入土,(一百遍。)摩肚脐左右旋转。(各二百遍。)凡推用葱姜汤,忌盐酱生冷。
按∶经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谓水为至阴,其标在肺,其本在肾,其制在脾。肾何
以聚
水,肾者胃之关也,肾虚则关闭,其水必逆而上泛,脾不能制,而反为水所渍,故肌肉浮肿
,肺不能化,而反为水所凌,故气息喘急,皆阴胜之害也。是知肿胀无不由肺脾肾者。以肺
主气化,脾主运输,肾主藏液也。经言∶膀胱藏津液,气化则能出。气化者∶即右肾命门真
火也。火衰则不能蒸动肾之关门而水聚焉。须以桂附肾气丸,蒸动其关,积水始下,以阳主
开也。此不独治水肿,即治胀之要,亦在通阳。肿胀病在水分,以治水为主,兼理气,气化
,水自化也。在气分,以理气为主,兼利水,水行,气亦行也。必辨阴阳虚实,湿热壅滞属
阳,浊气凝滞属阴。阳证按之痛,阴证按之不痛。阳证起于中焦,阴证起于下焦。凡阳证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