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止呕吐。左右同。(周于蕃)
一、按肚角。肚角在脐之旁,用右手掌心按之,治腹痛,亦止泄泻。(周于蕃)
一、按琵琶。琵琶在肩井下,以大指按之,能益精神。(《广意》)
一、按走马。走马在琵琶下,斗肘之上。以大指合按之,发汗。(《广意》)
一、按交骨。交骨在手掌后,上下高骨间。以中、大指按之,治急慢惊风。(周于蕃)
一、按总经。总经在掌根横纹之后。用右手大指背屈按其上,复以中指按手背,与横纹
对过一窝风,治急惊暴亡等证。(周于蕃)
一、按百虫。百虫在膝上,以大指背屈按之,止抽搐。(周于蕃)
一、按三阴交。三阴交在内踝踝尖上三寸,以右手大指按之,能通血脉,治惊风。(《
广意》)
一、按仆参。仆参即鞋带处,在足跟上,按之,治昏迷不醒者。(《广意》)
一、按二人上马。二人上马在小指、无名指、骨界空处。以大、中指对过按之,治腹痛
。(周于蕃)



<目录>卷二・立法

<篇名>摩法

属性:《素问・病能篇》∶摩之切之。《至真要大论》∶摩之浴之。《调经论》言∶按摩勿释
者再
。《离合真神论》∶治之以按摩醪药。《前汉・艺文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小儿

摩经》,四明陈氏着集载《针灸大成》。周于蕃曰∶按而留之,摩以去之。又曰∶急摩为泻
,缓摩为补,摩法较推则从轻,较运则从重。或用大指,或用掌心,宜遵《石室秘录》∶摩
法不宜急,不宜缓,不宜轻,不宜重,以中和之义施之。其后掐法属按,揉法,推、运、搓
、摇等法,均从摩法出也。
一、摩腹。用掌心,团摩满腹上,治伤乳食。(周于蕃)
一、摩左右胁。左右胁在胸腹两旁肋膊处。以掌心横摩两边,得八十一次,治食积痰滞
。(周于蕃)
一、摩丹田。丹田在脐下,以掌心由胸口直摩之,得八十一次,治食积气滞。(周于蕃)
一、摩神阙。神阙即肚脐。以掌心按脐并小腹,或往上,或往下,或宜左,或宜右,按
而摩之,或数十次数百次,治腹痛,并治便结。(周于蕃)
一、摩总经、天河、曲池三穴。以右手大指侧直摩之,自能开胸退热。(《按摩经》)
按∶摩法,前人以药物摩者多,而以手法摩者,祗此数条。其后推、运、搓、摇等法,
皆从摩法体会出之,摩之名虽易,摩之义则一也,习按摩者其知之。(惕厉子)



<目录>卷二・立法

<篇名>掐法

属性:掐,《说文》∶爪刺也。《玉篇》∶爪按曰掐。周于蕃曰∶掐,由甲入也。夏禹铸曰∶
以掐
代针也。小儿久病且重者,先将人中一掐以试之,当即有哭声,或连哭数声者生,否则,哭
如鸦声,或绝无声者,难治。但医者仍勿轻弃,以期生机于万一,是一好生之德也。
掐法,以大指甲按主治之穴,或轻或重,相机行之。
一、掐大横纹。大横纹,即总心经,小天心,在掌根处,为诸经之祖。以指甲掐之,众
经皆
动,百病皆效。其嗽甚,再掐中指一节,痰多再掐手背一节。指甲。为筋之余,掐内止吐,
掐外止泻。(《按摩经》)
一、掐大指端。大指端即肝记穴,又名皮罢。掐之治吼喘,并治昏迷不醒者。(周于蕃)
一、掐心经。心经在中指第一节,掐之,治咳嗽,发热出汗。(《按摩经》)
一、掐内劳宫。内劳宫即掌心,掐之,亦治发热出汗。(《按摩经》)
一、掐脾土。脾土在大指第一节。曲指左转为补,直推为泻。治饮食不进,瘦弱面黄,
四肢无力,肚起青筋(《按摩经》)
一、掐大肠侧。大肠侧在食指二节侧。倒推入虎口,治水泻痢疾,肚腹膨胀。红痢补肾
水,白痢推三关。(《按摩经》)
一、掐肺经。肺经在无名指第一节。又掐离宫起至干宫止。当中轻,两头重,治咳嗽化
痰,昏迷呕吐。(《按摩经》)
一、掐肾经。肾经在小指第一节。又掐小横纹,退六腑,治大便不通,小便赤色涩滞不
利,腹胀气急,人事昏迷。(《按摩经》)
一、掐总筋。总筋在掌后,由总筋掐过天河水,能清心火,治口内生疮,遍身潮热,夜
间啼哭,四肢抽掣。(《按摩经》)
一、掐二扇门。二扇门在中指骨两边空处,掐后以揉法继之。治壮热多汗,并治急惊,
口眼歪斜。偏左则右掐揉,偏右则左掐揉,均宜重。(《按摩经》)
一、掐二人上马。穴注上。主和温之性,能补肾,清神, 顺气,苏醒沉 。《按摩
经》掐后以揉法继之。(周于蕃)
一、掐外劳宫。外劳宫在掌背中间,与内劳宫相对。能清脏腑热,以及午后潮热,腹见
青筋,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