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8-外科

48-疡医大全-第222页

之患。又有热毒冲上 而生疮,谓之悬痈,及腑 寒亦能令人咽闭,舌吐不利。宜用解施法,或曰治法视火微甚,微则正治,甚则反治,
探痰出血,随所施治;或于手大指少商穴出血行气,冲达于外者,必外敷以药。予 尝以鹅翎蘸米醋缴喉中,摘去痰涎。盖酸能收痰,又能消积血,乳蛾而不散者,以 小刀就蛾上出血,皆用马牙硝吹点咽喉以退火邪,服射干、青黛、甘草、桔梗、黄 芩、山栀、大黄、白矾、牛蒡之类,随证加减为方,以散上焦之热,外所敷药如生 地、伏龙肝、韭根皆可用。若咽喉生疮,或白或赤者多血,大率多是痰热,先以桐油 吐之,后用甘草汤解桐油之气。
窦梦麟曰∶咽喉一科,昔先太师公立论于前矣,余岂敢复言乎!独座细思,又 不容已也。咽喉之证,司性命出纳气饮之所,深为至重。然饮食精气之要路,肺与 大肠表里之别,脏腑上通咽喉,下由大肠出入之门户,肺为华盖,发荫五脏,死生 之玄门也。入谷则昌,绝谷则亡,朝生暮死,暮生朝死,须臾之间,变证不一。惟 肺主金,生生不已,循环无端,顺则五脏华敷,百关通畅,此所谓养身之道也。阳 明燥金,以致火克而生疾矣。咽喉之证,从热而系乎太阳之标,故推而治之,可以解 热除毒,祛风顺气,则自然平金也。丹溪以米醋搅口中以出痰,酸以收之之义也。愚 见以为太酸则燥,先用黄 汁加玄明粉少许,灌喉中以吊其痰,次用酸水,仍前加 玄明粉灌之,后用蜜汤润之,渐渐探吐其痰,则咽喉开利矣,复以冰片散滋之,无 有不效。若缠喉风用前三法,不能探吐其痰,宜用生桐油灌之,鹅翎搅之,再用蜜 汤润之,急服牛黄清心丸,或豁痰丸,以坠其痰,旋以二陈汤加减服之,无不愈者。
若喉中声出如雷,呛食眼张,天柱倒陷,面 黑唇焦,鼻无气息,目睛突出,汗出如珠,卢扁复生,不能生矣。然既患咽喉口舌之 证,延及颈项头面而发肿,红如火光,万不可疗,急用磁锋砭去恶血,用鸡子清调 乳香末润之立瘥。再用芭蕉根汁润之,以解其毒。若口舌肿大紫黑,急用针点去血,
随吹末药甚效。余久以此法行之,颇活甚多。故以此理论而发明之,再俟高明校裁,勿罪迂谬,幸甚。
又云∶伤寒病四五日,发热鼻干,口燥咽痛者,阳明自病也。阳明属胃,汗多 则胃汁干,故津液不能潮咽而干痛者,宜用人参败毒散主之。
又云∶伤寒三五日,咽喉中有肿,其色鲜红,痰涎自出,头痛项强,须知属太 阳经邪气入于经络,触动心间。但积热之毒攻咽,则咽喉肿痛,宜甘桔汤内加牛蒡 子、玄参、生川连三味,吹药同前。
又云∶伤寒八九日已上,身无潮热,腹痛自利,而咽喉痛者,此太阳经受病也。伤 寒得汗已不解,转入太阴,腹满时痛自利,而咽喉肿痛,其色微白,此证可治,用真 武汤主之;所谓真武者能补下元,助阳正气,以手足和暖为妙。经云∶但要口中红 活有痰可治,宜随证加减用药;若口中黑则血已枯干,声哑目上视汗出者,不能治 矣,切宜仔细看证。
又云∶伤寒八九日已上,得汗已不散,喉咙痛,舌干唇燥者,此少阴经自病也。太 阴经受病,得汗后未解,传入少阴经,少阴属肾,汗多则肾汁干,其肾水不能潮润 咽喉,故其病也。如自利腹中痛,手足厥冷,咽中肿痛,不可吞咽,如无涎唾及舌上干者不治。
又云∶病患八九日已上,身微热无他证,但喉中痛而无肿,声哑者不治。
又云∶伤寒十余日已上,得汗已病解,无潮热,脉平静而咽喉痛者,此余毒上攻 也。宜用粘子解毒汤。
又云∶阴毒伤寒身体重,背强,眼痛 不堪任,小腹急痛青黑毒瓦斯冲心,四肢厥冷,恶心吐逆,咽喉不利,脉沉细。若能 速治,调医数十日之内全愈,否则难生。
又云∶若伤寒传经日久,证变后烦满咽喉痛,舌卷而卵缩者,不治。
又云∶伤寒十余日已上,病不解,传变咽喉痛,外证唇青舌卷者,此属厥阴经受病也。难治。
又云∶咽喉干痛无痰,不治。
又云∶咽喉痛而唇卷,不治。
又云∶咽喉痛而盗汗出,不治。
又云∶鼻中塞者,不治。
又云∶口中黑者,难治。
又云∶口中干夜间潮热,不得睡卧,时发谵语,举足妄动者,用十味人参散主之。
又云∶若病患手足厥冷,口唇摇动者,宜用小续命汤,姜枣煎,热服。
又云∶凡病传咽喉右畔者,乃余毒未除,急服牛蒡子汤,降气汤加减,治之。
又云∶口中红活吐得血,又有痰涎息而清者,不治。
又云∶手足冷者,不治。
又云∶声音不响,喉中无肿干痛者,不治。
又云∶手足冷,不能自收,颈低不能自举,眼晕暗者,不治。
又云∶虚阳上攻,上下不升降,水火不既济,腰冷不知痛痒,口中痰多唇黑者,不治。
又云∶喉中如雷声或呛食,不治。
又云∶面赤目睛上视,不治。
又云∶心胸紧满吐痰不出,不治。
又云∶面黑头汗出,不治。
又云∶自利不治。
又云∶潮热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