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实功曰∶心火盛则口舌生疮。(《正宗》)
岐天师曰∶舌乃心苗,心火郁热,故舌先见证。(《秘录》)
冯鲁瞻曰∶经曰∶舌乃心之苗。又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
脾,故病在舌。又曰∶心脉系舌本,脾脉络舌旁,系舌下,故发为病,或生疮,或
重舌、木舌诸证,皆二经之所致也。然肝脉亦络舌本,故风寒则卷缩而不言,七情
所郁则肿满而不消。心热则裂而疮,脾热
则滑而苔,脾寒则白苔如雪,肝壅热则血上壅。若人无故舌痹者,不可作风热治。盖
由心血不足,血虚火烁耳,理中汤合四物汤治之。(《锦囊》)
又曰∶昔有人舌上生疮,久蚀成穴,服凉药不效。此下元虚寒,虚火不降,投养正丹遂愈。
岐天师曰∶倘人口中忽生疮于舌上,吐出在外寸余,上结成黄靥,难以食物,人
以为病在心也。心热故生此疮,此亦近理之谈,而不知非也,亦有祟以凭之也。方
用冰片一分,纳入蚌口内,立化为水,乃以鹅翎敷扫其上,立刻收入其舌,便可饮
食矣。蚌乃至阴之物,以至阴之物攻至阴之邪,则邪自退走。况又加以冰片之辛温
逐邪,不遗余力,自然手到成功也。
窦汉卿曰∶热毒攻于舌,则舌生疮,客风吹干津液,则舌硬也。王叔和云∶三部
俱数心家热,舌上生疮唇破裂。治法宜凉心清热。(《全书》)
又曰∶咽喉有肿兼舌上生疮,此心经受热也。邪热存心日久,则为喉闭,余毒
在心,则舌生疮也。须用冰片散、元参升麻汤加减治之。
窦梦麟曰∶口舌生疮如黄粟,外证怯寒而口张。先用蚌水,或田螺水,或茶漱净,然后搽药。
李时珍曰∶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气流于舌下,为神水;肾
液流于舌下,为灵液。道家谓之金浆玉醴。溢为醴泉,聚为华池,散为津液,降为甘
露。所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是以修养家咽津纳气,谓之清水灌灵根。人能终日
不唾,则精气常留,颜色不槁;若久唾则损精气成肺病,皮肤枯涸。故曰远唾不如
近唾,近唾不如不唾。人若有病则心肾不交,肾水不上,故津液干而真气耗也。《难
经》曰∶肾主玉液,入肝为泪,入肺为涕,入脾为涎,入心为汗,自入为唾也。



<目录>卷十五\舌部

<篇名>舌疮门主方

属性:舌疮 吴茱萸研末,酒调涂两足心。
口舌生疮。(《秘录》)
黄柏 白僵蚕(各一钱) 枳壳(烧灰) 山豆根 苏薄荷 甘草(各五分) 冰片(三厘)
共为末。一日掺三次,第一日稍快,次日全愈。
又方
黄连(二钱) 菖蒲(一钱) 水煎服。
小儿舌疮不能饮乳(《幼科良方》) 白矾和鸡蛋置醋中,涂儿足底,二七日愈。
舌证主方(奎光)
黄连 黑山栀 木通 犀角 连翘 生地 牡丹皮 甘草 麦门冬 赤芍
水煎服。(如兼口唇,必加熟石膏少泻脾火;如有肺火兼有痰,加川贝母;便秘加玄明粉、大黄、枳壳。)
小儿口舌生疮 桑树皮中白汁涂之,即效。
舌疮鹅口重舌
青黛 朴硝(各一钱) 龙脑(一字)
为末。鹅翎搽上少许。



<目录>卷十五\舌部

<篇名>舌疳门主论

属性:《心法》曰∶舌疳者,由心脾毒火所致。其证最恶,初如豆,次加菌,头大蒂小,又
名舌菌。疼痛红烂无皮,朝轻暮重,急用北庭丹点之,自然消缩而愈。若失于调治,
以致 肿,突如泛莲;或有状如鸡冠,舌本短缩,不能伸舒,妨碍饮食言语,时流
臭涎;再因怒气上冲,忽然崩裂,出血不止,久久延及项颔,肿如结核,坚硬 痛,
皮色如常,顶软一点色黯木红;破后时流臭水,腐如烂绵,其证虽破,坚硬肿痛仍
前不退,此为绵溃。甚至透舌穿腮,汤水漏出,是以又名瘰 风也。盖舌本属心,舌
边属脾,因心绪烦扰则生火,思虑伤脾则气郁,郁甚而成斯疾。其证外势颇类喉风,
但喉风则咽喉常肿,汤水不能下咽;此证咽喉不肿,可以下咽汤水,胃中亦思饮食。
因舌不能转运,迭送饮食,故每食不能充足,致令胃中空虚,而怯证悉添,日渐衰
败,颔下肿核。初起宜用导赤汤加黄连,外用锦地罗蘸醋磨敷;虚者归脾汤;便溏者
归芍异功汤。自古治法虽多,然此一证,百无一生,纵施药饵,不过苟延岁月而已。



<目录>卷十五\舌部

<篇名>舌疳门主方

属性:\x秘传北庭丹\x(清溪)
番 人中白(各五分) 瓦上青苔 溏鸡粪 瓦松(各一钱)
上用倾银罐子两个,将药装在罐内,将口封固,外用盐泥固济,以炭火 红,俟
三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