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8-外科

23-外科大成-第58页

宜枇杷清肺散。或用荷叶煮糊为丸。白滚水服。外用白矾末。
酒化涂之。
\x枇杷清肺散\x 治肺风酒刺。
枇杷叶 桑白皮(鲜者更佳各二钱) 黄连 黄柏(各一钱) 人参 甘草(各三分)
用水钟半。煎七分。食远服。
<目录>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篇名>面部属性:黧黑斑多生女子之面。由血弱不华。火燥结成。疑事不决所致。宜服肾气丸以滋化源。洗玉容散。兼戒 忧思方可。一云风邪入皮肤。痰饮渍腑脏。则面 。又当随其因而调之也。一用密陀僧为细末。入 乳调敷。鹿角尖用酒磨涂之。
\x肾气丸\x(见疮疡门) \x玉容散\x(见雀斑)
<目录>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篇名>面部属性:雀斑由水亏不能制火。火滞结而成斑也。宜六味地黄丸服之。用玉容散洗之。久久可愈。
\x玉容散\x 洗黧黑斑雀斑粉刺。功能白面嫩肌。
白芷 白术 白芨 白茯苓 白扁豆 白细辛 白僵蚕 白莲蕊 白牵牛 白蔹 白鸽冀 甘松 团粉 加白丁香 白附子 鹰条(等分) 防风 荆芥穗 羌活 独活(减半)
共末。罐收。日洗三次。
一醋浸白术擦之。半月验。
\x六味地黄丸\x(见首卷)
<目录>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篇名>面部属性:黑子痣名也。由肾气浊滞于阳分。阳气束结而成也。古云。面无善痣。故宜去之。用针挑损。搽四白散。纸 封之。三四日自脱。用贝叶膏。或莹珠膏生肌。兼戒酱醋。则愈后无痕。
\x四白散\x 点痣去斑。
糯米(三百五十粒) 巴豆(取肉五个)
用夏布包之扎之。取锻石鹅卵大一块。冲滚水一碗。泡化。以水煮米包成饭。取出。乘热加 砂末一 钱。杵匀。仍加灰水。研如糊。瓷罐收之。听用。
<目录>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篇名>面部属性:鼻慝疮生小儿鼻下两旁。由风热客于肺也。流汁浸淫。痒而不痛。宜服泽泻散。搽青蛤散。(见面部)
\x泽泻散\x 治鼻慝疮。
泽泻 郁金 栀子 甘草 等分为末。用甘草汤调服。
<目录>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篇名>面部属性:羊胡子疮生于下颏承浆。治同黄水疮。
<目录>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篇名>眼部属性:菌毒生于眼胞。其形如菌。头大蒂小。渐长垂出。甚者眼中流泪。渐至昏 。由脾经蕴热凝结而成也。法 以软绵纸蘸水应胞上。少顷。用左手大指甲佃于患根。右手以铍针尖头齐根切下。血出不妨。预用翠 云锭子。磨浓涂之。其血自止。内服凉膈清脾饮。仍忌海味煎炒。
\x凉膈清脾饮\x 黄芩 栀子 连翘 薄荷 赤芍 石膏 生地 防风 荆芥(各一钱) 甘草(五分)
用水二钟。灯心二十根。煎八分。食远后服。
\x翠云锭\x 治菌毒割后涂之。亦治烂弦风眼。暴赤肿痛。
杭粉(五两) 铜绿(一两) 轻粉(一钱)
共为细末。用黄连一两。川米百粒。水一碗。煎半碗。去米再煎至三分。和药作锭。阴干。用时水磨如墨 令浓。以鸡翎蘸涂患处。
治眼浓翳。将前药用黄连八两煎膏。加牛皮胶二钱。溶化。和药成锭。用无根水磨。浓敷眼内。片时用 水洗净。其翳自起。以刀剪去之。
<目录>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篇名>眼部属性:眼丹生于眼胞。红热肿痛。由脾胃二经风热所致。若风盛则浮肿易散。热甚则坚肿难消。初起宜败毒 黄连丸清之。甚者贵金丸下之。外贴精猪肉片。或涂坎宫锭子。俟脓成则针之。贝叶膏贴之收口。
\x败毒黄连丸\x 治上下眼丹。
黄连 连翘 羌活(各二两) 菊花(二两) 防风(一两五钱) 细辛 甘草(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茶水下。
\x草矾膏\x 粉草(二两) 皂矾(五钱)
水煎浓汁。滤净渣。再煎浓。加冰片。以鸡翎蘸膏。频扫肿处。
一用精猪肉切片。水漂去血。贴丹上。不时易之。
\x坎宫锭子\x(见肿疡) \x贵金丸\x(见肿疡附余)
<目录>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篇名>眼部属性:针眼土疳也。小疮生于眼睫间。微者不脓而愈。甚者成漏。入风则头面发肿。目亦赤疼。初起以针刺破 即瘥。
\x芎皮散\x 治针眼。
川芎(为君) 青皮(减半)
为末。每服二钱。煎细茶、菊花汤调服。外以枯矾末、鸡子清调敷。肿者用南星末同生地黄捣膏。贴太 阳穴而肿自消。
<目录>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篇名>眼部属性:痰核生于眼胞。在皮里膜外。其形如豆。坚而不疼。由痰因火滞也。轻者自愈。重者变瘿漏诸疾。初起时。
用生南星以醋磨浓。频涂患处。皮薄者微微拨损。以手指甲挤出白粉即愈。贴贝叶膏收口。(见膏药门)
<目录>卷三\分治部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