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麻油调搽。油纸盖扎。三日一换。三 次即愈。又治小儿痘风疮。甚效。
\x华盖散\x 用糯米煮烂饭。捣如膏。随将秃疮剃净。将米膏浓罨之。其虫尽入米膏中。俟膏自脱。发自生 矣。一用白菀豆为末。水调糊头上一指浓。布裹之。带束之。俟豆蒸发则觉痛矣。去药。亦效。
\x鼠蒜膏\x 治白秃。及诸疮疥癣起白痂者。
鼠粪为末。杵大蒜和成膏。涂之。
<目录>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篇名>头部属性:由母受胎之日。食酸辣海味太过。多生此疮。
\x乌云膏\x 治头 。并坐板脓疥。及下部寒湿等疮。
松香末为君。硫黄末减半和匀。香油拌如糊。摊南青布条上。少半指浓。卷成条线扎之。再 用油浸一日。取出。刮去余油。以火点着一头。下以粗碗接之。其布灰陆续剪去。取所滴药油。浸 冷水内一宿。出火毒。搽用。
\x连蛤散\x 治头 头疮。
黄连 文蛤 黄柏 白芷(等分)
为末。用水调。摊于碗内。覆于砖上。烧艾熏之。以黑干为度。再研为末。清油调敷。
一用生牛皮烧存性为末。陈醋调敷。
一生于面者。用百药煎五钱。生白矾二钱。为末。香油调敷。
<目录>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篇名>头部属性:蝼蛄疖即鳝拱头。其因有二。胎中受者小而悠远。生后受毒者大而易愈。但其内有衣膜。故愈而复发。
未溃时用绀珠膏贴之。脓熟者针之。插三品一条枪于孔内。化尽内膜。自不再发。又有不肿而不收口 者。必风袭之也。用败铜散搽之。兼戒口味。一择吉日。须午时。于北房门槛前侧卧。耳前有穴名蝼蛄 穴。用麦粒大艾。于穴上灸之。只一壮即愈。
\x败铜散\x 蝼蛄疖已破而不收口者。化铜旧罐子为细末。用香油调敷。
\x绀珠膏\x(见首卷) \x三品一条枪\x(见瘰 门)
<目录>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篇名>头部属性:发际疮为生于发际间也。其形如粟如芡实。头白肉赤。痛痒相兼。甚则状如葡萄而更痛。由风热上壅 所致。宜绀珠丹发之。或酒制防风通圣散解之。
生发内。顶平而痒。结黄蜡痂者。梅疮也。生脑后窝中。发痒流汁浸淫者。名燕窝疮。治同 疮。
\x绀珠丹\x(见首卷) \x酒制防风通圣散\x(见秃疮门)
<目录>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篇名>面部属性:面属乎诸阳。而统属惟阳明胃也。其或胃热则面热。胃寒则面寒。宜升麻汤。热加黄连。寒加附子。胃有 风热则面浮肿。胃有湿热则面生疮。或面鼻紫色。或风刺瘾疹。宜升麻消毒散。及秦艽汤、黑龙丸、二参 汤。
<目录>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篇名>面部属性:黄水疮。头面耳项。忽生黄粟。破流脂水。顷刻沿开。多生痛痒。由外伤风热内伤湿热所致。宜升麻清毒 散清之。盐汤洗之。青蛤散搽之。
\x升麻消毒散\x 治面肿生疮。
羌活 防风 升麻 白芷 桔梗 连翘 栀子 芍药 金银花 甘草 牛蒡子(如身有疮。加归尾、红花。)
用水二钟。煎八分。食远热服。外用杏仁去皮尖。杵如膏。敷之。
\x青蛤散\x 治黄水湿热等疮。
蛤粉( 一两) 石膏( 一两) 轻粉(五钱) 黄柏(生五钱) 青黛(三钱)
上为末。先用香油调成块。次加凉水调稀。将疮洗净。薄涂患处。
\x二白散\x 治黄水疮。头 眉 。耳蚀羊胡子。燕窠脓窠等疮。
铅粉(一两水调摊碗内艾熏五七次以粉黄色为度) 加轻粉(一两)
为末。用麻油 槐枝稍枯。去渣取油。调敷患处。
\x一黄散\x 治症同前。
黄连(一两为末水调摊碗内艾内加穿山甲一分烧熏以纯黑为度) 加轻粉(五钱) 冰片(二分)
用槐枝煎油调敷。或猪胆汁调敷。
\x二合散\x 治症同前。
铅粉(炒) 槐花(炒等分为末听用) 老松香(一两) 银朱(四钱)
共为末。纸卷成条。麻油浸透。火燃着。一头滴下油药。以器接之。用调前药。三次即愈。
<目录>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篇名>面部属性:眉 生两眉间。形如疥癣。属肝胆二经热。用柴胡栀子散。因乳母食浓味醇酒者。加味清胃饮。由郁怒 者。加味逍遥散。母子同服。
\x面疮\x 煎盐汤。浸绵花。贴之洗之。日五七次。
一用鲫鱼头烧。存性为末。酱内清汁调敷。
面浮肿及阴囊浮肿者 使君子肉一两。白蜜五钱。炙干为末。每服一二钱。米饮调服。
\x摩风膏\x 治面游风毒。
麻黄(五钱) 羌活(一两) 防风(二钱) 升麻(二钱) 归身 白檀香 白芨(各一钱) 香油(五两)
浸五日。文火 。药黄。即去渣。入黄蜡五钱溶化。
<目录>卷三\分治部下(小疵)
<篇名>面部属性:肺风由肺经血热郁滞不行而生酒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