矣。过七
日则阳极而阴生。所谓七日来复是也。



<目录>卷五

<篇名>阴毒歌

属性:阴毒伤寒身体重。背强眼痛不堪任。小腹急痛口青黑。毒瓦斯冲心转不禁。
四肢厥冷惟思吐。不利咽喉脉细沉。若能速灸脐轮下。六日看过见喜深。
阴毒伤寒者。非传入之阴。乃阴毒之气。一时表里俱伤也。如身重背强。
眼痛口青黑。四肢厥冷。乃阴毒攻于表也。小腹痛。气冲心。思吐而咽喉
不利。乃阴毒攻于里也。内外俱为阴毒之气所伤。然阴病难已。当灸丹
田以回阳抑阴。况六日则阴已极矣。过此不死。延至七日。则一阳来复。
或可望其生云。
按活人书云。阴毒脉疾。七至八至以上。疾不可数者。正是阴毒已深也。
六脉沉细而疾。尺脉短小。寸口脉或大。若误服凉药。则渴转急。有此之
证者。便急服辛热之药。一日或二日便安。若阴毒渐深。其候沉重。四肢
逆冷。腹痛转甚。或咽喉不利。心下胀满结硬。燥渴虚汗不止。六脉俱沉
细而疾。一息七至以来。有此证者。速于气海关元二穴灸三二百壮。以
手足和暖为效。仍兼服正阳散。
又按刘守真云。然既脉疾。七至八至以上疾不可数者。正是阳热极甚
之脉也。世俗妄传阴毒诸证。以素问验之。皆阳热亢极之证。但热于内
在里极深。身表似其阴寒者也。及夫经云亢则害。承乃制也。谓五行之
道。实甚则过。极则反。以克己者也。是谓兼化。如万物热极。而反出水液。
以火炼金。热极而反化为水。是以火极。而反以水化也。



<目录>卷五

<篇名>杂病生死歌

属性:腹胀浮大是出厄。虚小命殂须努力。
腹胀之病。有寒有热。有虚有实。有久有暴。病证不同。治法各异。大抵皆
由于阳气外虚。阴气内积。诊得其脉浮大。则阳气尚不甚虚。阴气犹不
甚积。且诸阳为表。阳气易已。故曰出厄。若脉虚小。则脾胃已虚。病当在
里。诸里为阴。阴病难已。故曰命殂。
按巢氏病源曰。腹痛者。由阳气外虚。阴气内积故也。阳气内虚。受风冷
邪气。风冷。阴气也。冷积于脏腑之间不散。与脾气相壅。虚则胀。故腹满
而气微喘。诊其脉。右手寸口气口以前。手阳明经也。脉浮为阳。按之牢
强。谓之为实。阳实者。病腹满气喘嗽。左手关上脉。足少阳经也。阴实者。
病腹胀满。烦扰不得卧也。关脉实。则腹满响。关上脉浮而大。风在胃内。
腹胀急。心内澹澹。食欲呕逆。关脉浮。腹满不欲食。脉浮为是虚满。左手
尺中。神门以后脉。足少阴经。沉者为阴。阴实者。病苦小腹满。左手尺中
阴实者。肾实也。苦腹胀善鸣。左手关后。尺中脉浮为阳。阳实者。膀胱实
也。苦少腹满。引腰痛。脉来外涩者。为奔腹胀满也。病苦腹满而喘。脉反
滑利而沉。皆为逆。死不治。腹胀脉浮者生。虚小者死。其汤熨针石。别有
正方。
下利微小却为生。脉大浮洪无瘥日。
下利之证。虽在脾肾。其见证在于大肠。大肠属庚金。脉若微小。则火犹
不甚。而庚金无伤。故曰生。若遇浮大而洪。则为丙火来克庚金。其邪方
炽。故曰无瘥日也。
按儒门事亲云。肠 下脓血。脉沉小流通者佳。数疾且大有热者死。经
云。肠 便血。身热则死。寒则生。又云。肠 下白沫。脉沉则生。浮则死。又
云。肠 下脓血。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又云。肠 之属。身热脉不悬。绝
滑大者生。悬涩者死。以藏期之。又云。肠 筋挛。其脉小细。安静者生。浮
大紧者死。洞泄食不化。不得留下。脓血。脉微小速者生。紧息者死。又云
泄注。脉缓明小结者生。浮大数者死。
恍惚之病定癫狂。其脉实牢保安吉。寸关尺奇沉细时。如此未闻人救得。
五十九难曰。狂癫之病。何以别之。然。狂之始发。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
自辨智也。自贵倨也。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是也。癫病始发。意不乐。直
视僵仆。其脉三部阴阳俱盛。经言如此。所谓阴阳俱盛者。即诀所谓实
牢也。若寸关尺部沉细。是于三部阴阳俱盛。相反则正气已衰。故云未
闻人救得也。戴起宗脉诀刊误。复引难经重阴为癫。谓阴部内见沉涩
微短脉。是阳脉不见。而阴独盛。故为癫疾。殊失难经之旨矣。何也。据刊
误之意。盛字当作甚字。若仍作或字。则非沉涩微短可知矣。
按二十难云。重阳者狂。重阴者癫。疑于五十九难中错简者。脉经云。诊
得癫疾。虚则可治。实则死。又云。癫疾脉实坚者生。脉沉细小者死。又云。
癫疾脉搏大滑者。久久自已。其沉小急实不可治。小坚急。亦不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