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
秋得夏脉亦同前。为缘丙丁相形克。
秋旺金。其脉涩短。夏旺火。其脉洪大。秋得夏脉。火来克金。况丙丁巳午。
皆火旺日。故知必死。
季月季夏得春脉。克在甲寅病应极。值逢乙卯亦非良。此是五行相鬼贼。
季月。辰戌丑未月也。季夏。即未月也。季月。乃土寄旺之月。季夏乃土旺
之时。土旺四季。其脉缓。木旺春。其脉弦于季月。季夏诊得其脉弦长。乃
木来克土。况甲寅乙卯。皆木旺日。故知必死。



<目录>卷五

<篇名>诊四时虚实歌

属性:春得冬脉。只是虚。更兼补肾病自除。若得夏脉缘心实。还应泻子自无虞。
张世贤曰。经云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
夏秋冬脉皆如是。在前为实后为虚。
张世贤曰。夏秋冬之所诊。皆如春法。从前来者为实邪。从后来者为虚
邪。
春中若得四季脉。不治多应病自除。
张世贤曰。春中二月分也。四季脉。脉缓大也。于二月中而得四季之脉。
乃妻来乘夫。谓之微邪。况二月乃木帝旺之时。故不治自愈。



<目录>卷五

<篇名>伤寒歌

属性:伤寒热病同看脉。满子透关洪拍拍。出至风门过太阳。一日之中见脱厄。
过关微有慢腾腾。直至伏时重候觅。
张世贤曰。寒者。冬气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不伤于寒。触冒
之者。乃名伤寒。伤寒不即病者。其寒毒藏于肌肤中。至夏至前。变为温
病。夏至后。变为热病。然其发起。皆伤寒所致也。故看脉之法相同。洪拍
拍。即洪惊也。伤寒之病。一日巨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
少阴。六日厥阴。六日传经已毕。其病当愈。七日不愈。邪应复传。其脉洪
大。而通过三关。从风门穴而出。过于太阳之经。其邪欲散。一日之中。当
得汗而愈矣。其脉过关微带缓慢。其邪至太阳亦迟。日间不汗。直至伏
时再等候其汗也。伏时。即临卧时也。承日中而言。
掌内迢迢散漫行。干瘥疼疔多未的。(他本无此二句)大凡当日问程途。迟数洪微更
消息。
张世贤曰。伤寒热病未汗。脉须浮洪。既汗脉当安静。散漫之脉。不汗而
愈。其平复未可全许也。愚按伤寒一证。谓之大病。与杂病不同。变幻多
端。疑似不一。学人须要整等时日。另下工夫。潜心仲景之书。熟玩节庵
之论。访之时贤。执之专门。庶不负为人之司命也。岂古人立三百九十
七法。一百一十三方。反不如今人之便捷也。奈今之医者。不读仲景之
书。不采诸贤之论。几句油腔。一味活套。便曰我能治伤寒矣。及乎临证。
则茫无所措。强以杂病之法治之。所以当汗不汗。不当汗而汗。当下不
下。不当下而下。误人岂浅鲜哉。即以古人尚论之。亦尺有所短。寸有所
长。伤寒一证。乃仲景所长。非叔和所长也。夫孔子非不知乐也。但不若
师旷之聪耳。孔子非不知射也。但不若养由之神耳。叔和非不知伤寒
也。但不若仲景之圣耳。故叔和于伤寒数则。不甚畅明。或以年远。颇有
错简。此正不必为叔和讳也。予故于此诀。亦不敢为诠释。姑存之以俟
后之高明者。



<目录>卷五

<篇名>又歌曰

属性:热病须得脉浮洪。细小徒费用神功。
诊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此伤寒之大法也。若诊得其脉
细小。是阳病得阴脉者死矣。
汗后脉静当便瘥。喘热脉乱命应终。
汗后邪退。脉当平静。今身反大热而喘。脉躁疾而乱。此名阴阳交。交者
死。



<目录>卷五

<篇名>阳毒歌

属性:阳毒健乱四肢烦。面赤生花作点斑。狂言妄语如神鬼。下利频多喉不安。
汗出遍身应大瘥。鱼口开张命欲翻。有药不辜但与服。能过七日便能安。
池氏曰。阳证宜汗而解之。如失汗则邪传入藏。瘀热在里不散。致病健
乱烦躁。面赤发斑。狂言妄语。如见鬼神。下痢瘀血。如此危证。病传在里
不当汗。又加之遍身自汗。口如鱼口开强者死。能过七日。乃过经阳热
退。方有可救之理。池氏之言如此。予曰不然。夫阳毒之为病也。非由表
而传入于里也。乃阳邪热毒。一时表里俱伤。如面赤健乱而发斑点。乃
阳毒攻其表也。狂言妄语下痢。乃阳毒攻其里也。内外俱为阳毒所伤。
若得汗出。则亢龙有悔。应豁然病退而大瘥矣。汗出而病犹不瘥。及鱼
口气粗。则正不胜邪。而命欲翻矣。然而阳病易已。不可谓其必死。而勿
加救疗也。如解毒化斑之剂。不妨与服。倘能延过七日。则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