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因气化而不断亏缺,故名会屈。会涌名意与会屈同,涌指本穴的气化之气涌出穴外。

5)会骨。会,聚会也。骨,水也。会骨名意指解溪穴散解的地部经水有部分会聚本穴。

6)胃经原穴。本穴地部经水的气化之气性合胃经之气血,为胃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故为胃经原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经水快速气化并循胃经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燥化胃经水湿,生发阳气。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43陷谷俞穴,属木。

穴义: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

名解:1)陷谷。陷,凹陷之处也。谷,山谷也。陷谷名意指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聚集之处。本穴物质为冲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故名陷谷。

2)胃经俞穴。俞,输也。本穴物质为冲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和内庭穴传来的天部之气,天部之气是横向传于冲阳穴,地部经水则下传内庭穴,本穴有传输胃经气血的功能,故为胃经俞穴。

3)本穴属木。属木,指穴内物质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的天部之气向胃经的上部传输,其运行方式为横向移动,表现出风木的运动特征,故本穴属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风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胃经下行内庭穴,风气循胃经上行。

功能作用:输送胃经气血。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44内庭荥穴,属水。

穴义:胃经经气在此冷降。

名解:1)内庭。内,里面也。庭,庭院也。内庭名意指胃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散热冷降。本穴物质既有陷谷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又有厉兑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经水由本穴顺流至厉兑穴,天部的水湿之气则急速散热而冷降于地,降地之水局限在本穴之内,气血生于胃经亦回于胃经,如在庭院之内运动,故名内庭。

2)胃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回归之处,经水极为细小,故为胃经荥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的气血变化主要为天部之气,由厉兑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在本穴处是散热冷降的变化,表现出水的润下特性,故本穴属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冷之气及地部的细小经水。

运行规律:大部分天部之气冷降归地,小部分天部之气上炎天之天部,经水则循胃经下行厉兑穴。

功能作用:分清降浊。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45厉兑井穴,属金。

穴义:胃经经水由此回归胃经的体内经脉。

名解:1)厉兑。厉,危岸也。兑,口也,八卦之中以兑为口。厉兑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由本穴回流胃经的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内庭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因本穴有地部通道与胃经体内经脉相通,因此体表经水从本穴的地部通道回流体内,经水的运行如从高处落入危险的深井一般,故名厉兑。

2)胃经井穴。井,地之孔也。因本穴有地部通道与胃经体内经脉相通,故为胃经井穴。

3)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的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的经水,其运行是从地之表部流入地之地部。由于受地之地部的高热作用,流入的经水快速气化而成为气态物并由本穴上行天部,气化之气有肺金的秋凉之性,故本穴属金。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极小的地部经水及大量的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经水由体表流入体内,湿热水气由体内外出体表。

功能作用:沟通胃经体表与体内经脉及交换气血物质。

治法:点刺出血。

注:承泣、厉兑二穴皆为胃经连通体内体外经脉气血的出入口,与中脘穴募集的气血物质有较大的关系,中脘穴所募气血中阳气上走承泣穴,阴液下传厉兑穴。

四、足太阴脾经少气多血

四、足太阴脾经少气多血

足太阴脾经少气多血,气血物质的运行变化是由气态向液态再向气态的不断反复变化,且为吸热蒸升的过程。

1隐白井穴,属木。

别名:鬼垒,鬼眼,阴白。

穴义:脾经体内经脉的气血由本穴外输脾经体表经脉。

名解:1)隐白。隐,隐秘、隐藏也。白,肺之色也,气也。隐白名意指脾经体内经脉的阳热之气由本穴外出脾经体表经脉。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脾经体内经脉相连,穴内气血为脾经体内经脉外传之气,因气为蒸发外出,有不被人所觉察之态,如隐秘之象,故名隐白。

2)鬼垒、鬼眼。鬼,与神相对,指穴内气血来自地部。垒,堡垒也,土堆也。眼,孔眼也。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