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食)、调元汤(即参 饮)、(见大法)并加木香、青皮、黄 、桂枝。或脏腑自利,宜用温里之剂,黄 建中汤(腹痛)、益黄散(脾)、并与夺命丹合进,利未止者,豆蔻丸(泄利)合进,盖里温则气不消削,气不消削则不陷伏矣。若根据上法分治,犹不出者,此毒壅伏于三焦,不久而变生焉。

  加减参苏饮人参 紫苏叶 葛根 陈皮 前胡 白芷 桔梗 枳壳 甘草 羌活 防风上,用竹叶为引,热服。

  加减调中汤人参 白术 黄 甘草(炙) 木香 桂枝 白茯苓 藿香 白芍药(酒炒) 陈皮上,用生姜为引,煎服。

  闻人氏 云:是痘疹证热数日而不发见者,进退皆难,便欲大发之,惧其本稀而成 烂,不发之,又无以出其毒瓦斯,古人立论,始以药微发之,微发不出,则加药,加药不出,则大发之,大发之后,所出不多,气候和平无他证者,即是疮本稀,不可更发也。以此言之,发不至太过,守不至不及,乃用药之丸活也。

  愚按:古方用发表者,升麻葛根汤轻剂也,惺惺散重剂也,谓微发,谓加药者,或先用轻剂,后用重剂,或只用本剂先小作汤少饮之,后渐加大多饮之,非谓于本方之外,再加辛热大发之药也。

  凡痘疹过期,应出不出者,或因外感风寒,根据上发表之法,或因内虚泄泻,根据上和中之法,如按法调治,犹不出快,热反甚,大渴腹胀满,大便硬结不通,烦躁不安者,此毒邪壅伏于内,三黄丸、七味升麻丸(初热)择而用之,甚则三乙承气汤主之(大便秘)。闻人氏云:且身热脉数,大便秘而腹胀,此热毒壅遏,未见形状者,当微下之,非微下则热不减,此是始者,热在里 未出之时也,若 点隐隐在皮肤中者,是已发越在表,疮正发时,则不可妄下也。又有结脓窠痂 之际,脉尚洪数能食,而大小便秘,此表已罢,里有热毒,宜微利之,大抵脏腑有热,往往利大小便者,以其主出而不内故也。

  张氏从道云:疮痘气匀即出快,盖气匀则荣卫无滞,匀气之药,如桂枝、防风、荆芥穗、薄荷叶,所以行在表之气,而使之无滞也,故凡发表之剂多用之。木香、青皮、枳壳、木通,所以行在里之气,而使之无滞也,故凡和中之剂多用之。又,疮出之时,常宜和暖如三春发生之气,则气血和畅,自然其出快,其发透,其靥齐,若偏于太热,则壮火食气,其气反虚,而不能行,偏于太寒,则气凝涩而不得行矣。

  痘疮之证,其初不免于发热者,未出毒邪在里,煎熬气血,熏蒸脏腑而然,疮既现形,则毒泄而热解,所以疮出热退者,疮本必疏,若疮已出,热不少减,此毒蕴于中,其势方张,其疮必密,宜急解其毒,连翘升麻汤加防风、荆芥穗、地骨皮,或解毒防风汤(大法)加升麻,或东垣黍粘子汤(本条),兼服代天宣化丸(预防)。服药之后,疮或不出,或再出,其热顿减者为气和也,热若不减,疮渐加多,再消详大小便何如,大便不通七物升麻丸(初热)。小便不利连翘汤(小便不利)。小大便俱不通八正散(小便不利)。自利者黄芩汤(自利)加白头翁、酒黄连、调赤石脂末。里气和,毒解矣,如更加渴,烦躁不已,或谵妄,或腹胀满气促,或自利不止手足厥冷,此逆证,勿治。

  卷之四・心脏部二 痘疮上

  见形证治

  〔洁〕一发便密如针头,情势重者,合轻其表而凉其内,连翘升麻汤主之。然稠密之处,各有经络部分所属,额主心,面主胃,腹与四肢主脾,胁主肝,两腋主肺,下部主肾,肩背主膀胱,当随见证治之。若面色黄,大便黑,烦躁喘渴,或腹胀者,瘀血在内也,用犀角地黄汤,或抱龙丸生犀角汁,但根窠分明,肥满者,无妨。

  〔薛〕前证,若属心经,用导赤散之类,胃经用犀角散之类,肝经用柴胡汤之类。大凡稠密者,热毒炽盛也,若密而不痛,用东垣消毒散。若密而作痛,用仙方活命饮。

  若密而小便不通,用八正散。若密而大便不通,用承气汤。若密而恶寒发热,用麻黄甘草汤。

  连翘升麻汤(洁古连翘升麻汤,即升麻葛根汤、加连翘一分是也,此又万氏所增定)

  连翘(一钱) 升麻 葛根 桔梗 甘草(各七分) 牛蒡子(一钱) 木通(八分)

  白芍药(五分) 薄荷叶(少许)

  上锉细。加淡竹叶、灯心,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温服,无时。

  东垣鼠粘子汤 治 疹已出,稠密,身表热急,与此药防后青干黑陷。

  鼠粘子(炒,二钱) 当归身(酒浸) 甘草(炙) 柴胡 连翘 黄芩 黄 (各一钱)

  地骨皮(二钱)

  上 咀。每服三钱,水煎,去滓温服。空心服药毕,且勿与乳食。

  犀角消毒散 治 疹丹毒,发热痛痒,及疮疹等证。

  牛蒡子 甘草 荆芥 防风(各五分) 犀角(镑,二分) 金银花(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