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冲脉气所发者,二十二穴。\x
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气府之统于形身者,更有冲脉,其脉气
所发者,计二十二穴。
\x侠鸠尾外各半寸,至脐寸一,侠脐下旁各五分,至横骨寸一,腹脉法也。\x
寸一,一寸也,五分,犹半寸也,并鸠尾外两旁,各开半寸。至脐两旁,有幽门、通谷、阴都、石关、
商曲、盲俞、其穴相去之寸,约一寸也。盲俞之穴,正在脐旁,并脐下两旁,各开五分,下至横骨,有中注、
四满、气穴、大赫、横骨,其穴相去之寸、亦一寸也。并鸠尾两旁,下至横骨左右、凡二十二穴。此冲脉与
任脉相并,为中二行之腹脉法也。
\x足少阴舌下,厥阴毛中,急脉各一。\x
此举足少阴厥阴之脉,以明足少阴合任脉,足厥阴合督脉,而任督相交也。足少阴舌下,廉泉穴也。
厥阴毛中,曲骨穴也。足少阴合任脉而交于督脉,从廉泉入龈交,交督脉。足厥阴合督脉而交于任脉。从长
强至曲骨,交任脉。上下相交、脉气往来,不容稍缓,故曰急脉。舌下廉泉,毛中曲骨各一,凡二穴。
\x手少阴各一,阴阳跷各一。\x
此举手之少阴,足之跷脉,以明手足阴阳之脉,皆为气府,而手脉之穴出于手,足脉之穴起于足也。
手少阴,心脉也。心脉起于心中,循手小指少冲出其端,左右少冲各一。凡二穴。阴跷起于足
内踝之照海、阳跷起于足外踝之申脉,照海申脉左右各一,凡四穴。
\x手足诸鱼际脉气所发者,凡三百六十五穴也。\x
此举手足鱼际之脉,以明手鱼际,属手太阴,足鱼际属足太阴。而三百六十五穴之脉,皆主于手足之
太阴也。手大指后、白肉隆起如鱼腹,为鱼际穴。手足诸鱼际,谓足大趾后,亦有白肉隆起,皆可谓之鱼际。
手足鱼际,凡四穴。手之脉气,手太阴鱼际主之。足之脉气,足太阴鱼际主之。故手足诸鱼际脉气所发者,
凡三百六十五穴,以明手足三阳三阴,周身脉气,而为手足太阴之所主也。此一节,举督脉任脉波脉,及
手足阴阳之脉,合三百六十五
穴,而统于形身之气府也。按本篇脉气所发之穴,手足三阳计二百九十六穴,督脉至鱼际计九十穴,共三百
八十六穴,除督脉发际后至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廷八穴,重于太阳,足少阳直
目上发际内各五,其正营、承灵、脑空左右六穴,亦重于太阳,又手足阳明重大迎、骨空二穴,手少阳手太
阳重鼽骨下巨 二穴,冲脉任脉重横骨二穴。足少阴舌下与喉中央,重廉泉一穴,除所重二十一穴,乃三百
六十五穴,亦以应一岁之数。上编合重复之穴,成三百六十六穴,此篇除重复之穴,成三百六十五
穴,所以承上编而补其未尽之义者如此。



<目录>卷之五

<篇名>骨空论第六十篇

属性:空,作孔,篇内俱同。
骨空,周身骨节之穴孔也。少阴属肾主骨,与太阳为表里。太阳主皮肤,少阴主骨髓。任冲督脉皆起
于少阴,合于太阳。任脉起于中极之下,冲脉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督脉起于少腹以下,骨
中央,凡此皆起于少阴也。任冲之血,澹渗皮肤。督脉之经,行于脊背,凡此皆合于太阳也。故上节论风
伤太阳,及于任冲督脉也。少阴主骨,骨属屈伸不利,则机关废弛。机关废弛,则水气不行,故次节论膝痛
不和,及于水俞五十七穴也。少阴属肾,精髓渗灌骨空,荣于经脉,精髓不荣于骨空,则水毒乘于经脉,故末
节论髓空,而及于鼠 之寒热,并为灸刺之法也。
\x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x
六淫之邪,风居其首,故风者百病之始,始伤太阳,勿令传变,以针治之奈何?
\x岐伯对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x
\x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x
恶,去声。风从外入,伤太阳通体之皮肤,故令人振寒。从皮肤而入于肌腠,故汗出。随太阳经脉上行,
故头痛。周身肌表不和,故身重。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故恶寒。太阳之脉,从头下项,故治在风府。治在
风府,所以调其阴阳。经脉不足,则用灸法以补之;经脉有余,则用刺法以泻之。
\x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x
所谓有余则泻者,如大风伤其经脉,致颈项痛,即当刺风府以泻之。申明风府在项之上椎,盖项上高
起第一椎为大椎,项上平坦第一椎为上椎。大椎至尾 共二十一节,大椎之上另有二节也。
\x大风汗出,灸 , 在背下,侠脊旁三寸所,厌之,令病\x
\x者呼 , 应手。\x
厌,作压。所谓不足则补者,如大风入于肌腠,则汗出,汗出表虚,故当灸 。申明 在背下,
侠脊两旁,共开三寸所,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