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50-金匮玉函要略辑义-第120页

。已 辨其非。当考本草。盖钩吻有数种。故古人所说不一者。以其所见各不同也。今以此间所有考之。藤本之外。
草本木本黄精叶。及芹叶。凡五种。皆见有俚人误食中毒者。则知当据各书所论。
而辨其物也。若欲强并为一草。则谬矣。
菜中有水莨菪。叶圆而光。有毒。误食之。令人狂乱。状如中风。或吐血。治之方。
甘草。煮汁服之。即解。
〔程〕荠 。甘草。解百药毒。
苏敬唐本注云。毛茛。是有毛石龙芮也。百一方云。菜中有水茛。叶圆而光。生水旁。有毒。蟹多食 之。案此草生水旁。其毒如莨菪。故名之水莨菪。苏氏以为毛茛。引百一方。此岂水茛下脱菪字耶。外台。
引肘后亦云。食蟹中毒。或云。是水茛所为。时珍不辨茛莨。作水茛。附于释名中。
恐疏。案莨音浪。茛音艮。云叶圆而有光。则水莨菪。即是石龙芮。而毛茛。叶有毛而无光。
千金。治食莨菪。闷乱如卒中风。或似热盛狂病。服药即剧。
饮甘草汁。蓝汁。
肘后。疗食野葛已死者。
饮甘草汁。但唯多更善。
外台。备急。疗诸药各各有相解。然难常储。今但取一种。而兼解众毒。求之易得者。
甘草。浓煮汁多饮之。无不生也。又食少蜜佳。
千金。甘草汤。主天下毒瓦斯。及山水露雾毒瓦斯。去地风气瘴疠等毒方。
甘草(二两)
上一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
春秋二时。龙带精入芹菜中。人偶食之为病。发时手青 腹满痛不可忍。名蛟龙病。治之方。(青。原本作背。今据赵本及证类本 草改之。)
硬糖(二三升○千金云服寒食饧三斗大验)
上一味。口两度服之。吐出如蜥蜴三五枚瘥。
〔程〕芹菜。生江湖陂泽之涯。蛟龙虽云变化莫测。其精那能入此。大抵是蜥蜴虺蛇之类。春夏之交。
遗精于此故耳。且蛇嗜芹。尤为可证。按外台秘要云。蛟龙子。生在芹菜上。食之入腹。变成龙子。须慎之。
饴粳米杏仁乳饼煮粥食之。吐出蛟子。大验。仲景用硬糖治之。余考之本草。并无硬糖。当是粳米饴糖无疑。
二物味甘。甘能解毒故也。(金鉴同。案程所引外台文。并无考。详见下。)
案刘熙释名云。糖之清者曰饴。形怡怡然也。稠者曰饧。
强硬如锡也。时珍云。古人寒食多食饧。故医方亦收用之。明硬糖。即是饧。程注殆妄矣。
千金云。开皇六年。三月八日。有人食芹得之。其人病 发。似癫痫。面色青黄。因食寒食饧过多。便吐出状似蛟龙。有头有尾。
外台。广济。疗蛟龙病。三月八月。近海及水边。因食生芹。为蛟龙子生在芹菜上。食入人腹。变 成龙子。须慎之。其病发似癫。面色青黄。少腹胀。状如怀妊。宜食寒食饧方。
寒食粥饧三升。日三服之。吐出蛟龙。有两头及尾。开皇六年。又贾桥有人。吃饧吐出蛟龙。大验。
医说云。古有患者。饮食如故。发则如癫。面色青黄。小腹胀满。状如妊孕。医者诊其脉。与证皆异。
而难明主疗。忽有一山叟曰。闻开皇六年。灞桥有人。患此病。盖因三月八日。水边食芹菜得之。有识者曰。
此蛟龙病也。为龙游于芹菜之上。不幸食之而病也。遂以寒食饧。每剂五合。服之 数剂。吐出一物。虽小但似蛟龙状。而有两头。其病者根据而 治之获愈。(出名医录。)
食苦瓠中毒。治之方。
黍穣(黍原本作黎今根据程本金鉴及肘后外台改之案穣禾茎也黎何有穣其讹明矣)
煮汁。数服之解。(肘后。外台。作饮浓汁数升。)
〔程〕苦瓠。匏也。诗云。匏有苦叶。国语云。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此苦瓠也。黍穣。能解苦 瓠毒者。风俗通云。烧穣可以杀瓠。或云种瓠之家。不烧穣。种瓜之家。不烧漆。
物性相畏也。人食苦瓠过分。吐利不止者。以黍穣汁解之。本诸此。(程注本于时珍)
苏敬云。服苦瓠过分。吐利不止者。以黍穣灰汁解之。
扁豆。寒热者不可食之。(本草。引弘景。)
〔鉴〕扁豆。性滞而补。如患寒热者忌之。
久食小豆。令人枯燥。
〔程〕小豆。逐津液利小便。津液消减。故令肌肤枯燥。
千金云。赤小豆。不可久服。令人枯燥。
食大豆屑。忌啖猪肉。(屑。原本作等。今据徐程及千金改之。)
〔程〕大豆壅气。猪肉滞膈。故忌之。小儿十岁以下。尤忌。
千金云。大豆黄屑。忌猪肉。小儿以炒豆猪肉同食。必壅气致死。十有八九。十岁以上不畏也。
大麦久食。令人作 。(沈作癣。)
〔程〕大麦下气。久食令手足痿弱。而懈惰。
〔鉴〕李 曰。 。疥同。盖麦入心。久食则心气盛。
而内热。内经曰。诸疮疡皆属心火。故作 。
案 。字典。俗疥字。而农家多常食大麦。未尽患疥。
李注不可从。孟诜云。暴食似脚弱。为下气故也。程则本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