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干欲饮,大腹肿满,小溲短赤,舌光红无苔,脉虚弦而数,良由荣阴大亏,肝失涵养,木克中土,脾不健运,阳水湿热,日积月聚,上射于肺,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湿无路可出,泛滥横溢,无所不到也。脉证参合,刚剂尤忌,急拟养肺阴以柔肝木,运中土而利水湿。南北沙参各9克连皮苓12克生白术6克清炙草1.5克怀山药9克川石斛9克陈广皮3克桑白皮6克川贝母9克甜光杏9克大腹皮6克汉防己9克冬瓜子皮各9克生苡仁15克另用冬瓜汁温饮代茶。二诊:服药3剂,小溲渐多,水湿有下行之势,遍体浮肿,稍见轻减,而咳嗽气逆,不能平卧,内热口干,食入之后,脘腹饱胀益甚,舌光红,脉虚弦带数,皆由血虚阴亏,木火上升,水气随之逆肺,肺失肃降之令,中土受木所侮,脾失健运之常也,仍宜养金制木,崇土利水,使肺金有制节之权,脾土得砥柱之力,自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水气不致上逆矣。南北沙参各9克连皮苓12克生白术6克清炙草1.5克川石斛9克肥知母4.5克川贝母6克桑白皮6克大腹皮6克汉防己6克炙白苏子4.5克甜光杏9克冬瓜子皮各9克鸡金炭6克

(丁济万整理:思补山房丁甘仁医案续肿胀门,《中医杂志11:22,1925)

例四张XX,男,19岁,初诊日期:1963年5月24日。全身浮肿已五年,经某医院诊断为慢性肾炎,治疗未效。近来症状加剧,就诊时除全身浮肿外,兼见大便溏泄,一日数行,小溲短少,时时欲呕,或食后即吐。精神萎靡,面色咣白,唇淡不荣,舌苔薄白,脉沉细涩。足胫按之凹陷,尿化验,蛋白(++++),粒状管型(+++),脓球(+++),红细胞(++)。辨证:脾失健运,关门不利,升降失职,水邪弥漫。治法:健脾利水。方药,异功合防己茯苓汤加鸡内金、海金砂等连服5剂。6月3日

(再诊):进上药后,除食入欲吐得平外,余症仍然,大便竟至一日十数行,粪便稀薄。遂于运脾渗湿之中益以温暖命门之晶。炒土白术12克明党参、茯苓各15克炒薏苡仁,亦小豆各30克破故纸9克小桂尖、吴茱萸各4.5克炙甘草3克连服3剂。6月10日:全身浮肿显退,大便成形,小便次数增加。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肾功能未改善。善后之计仍宜温阳补土为治,嘱以济生肾气汤与理中汤相间服用。另嘱每日以白薯一只约半斤许,置炭火中煨焦,冲开水炖,随时服。盖白薯味甘,乃脾家珍品,火煨使焦,有益火补土作用,至9月10日小便检查蛋白(+),粒状管型少许,脓球(+++)。嗣仍日服煨白薯汤一次,每周间服理中合补血汤两剂,至10月8日小便常规复检:蛋白(+),脓球(+),余均阴性。至1964年8月初旬追踪,一年来未见复发。

(俞长荣:益火生土法则的认识与实践,《中医杂志》11:27,1964)

例五患者男性,26岁,北京人,职员。1956年1月开始经常感冒,曾自觉有浮肿,于2月5日入天津市立总医院。入院检查荐骨部及下肢有轻度指凹性水肿,心尖部有收缩期杂音,体温39.5℃,血压176/90毫米汞柱,红细胞440万,白细胞16,500,尿蛋白(+++),颗粒管型2~3/高视野,红细胞成堆/高视野,白细胞3~10/高视野,非蛋白氮?0毫克%,二氧化碳结合力35.7容量%,酚红试验共排出55%,眼底呈现高血压性网膜血管改变,未见其他阳性发现。患者既往曾患疟疾及痢疾,无血尿、尿少,尿闭历史,近日亦未服用磺胺,诊断为慢性肾炎及上呼吸道感染。入院后经用青霉素及一般对症疗法,血压逐渐下降,症状亦渐减轻。但于3月9日,体温又波动于39~40℃之间,尿量少,每24小时在500~1000毫升之间,血压正常,尿蛋白(+),尿内红细胞很多,非蛋白氮上升至150毫克%,二氧化碳结合力30.9容量%。患者一般情况不佳,精神不振,无食欲,呕吐甚剧,并伴有吐血,经用青霉素及输液等一般对症疗法,病情不见好转。于3月26日开始用中药治疗,会诊时患者呈贫血征,一般情况甚恶劣,接近半昏迷状态,脉浮而沉取无脉,给予金匮肾气汤加知母、牛膝7剂(一星期)后,患者尿量增加,一切症状消失,神智清醒,血非蛋白氮降至107~44.3毫克%,二氧化碳结合力48.1容量%,于4月13日转来中医院继续治疗,患者除感头晕外,血压正常,余亦正常,小便一日量2000~3000毫升,酚红排泄试验52%,血非蛋白氮27.32毫克%,中等度贫血,小便蛋白(+),红细胞2~10/高视野。

(陆观虎等;天津市立中医院治疗尿毒症两

例报告,《中医杂志012:634,1956)[评按]水肿系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部分或全身浮肿。《金匮要略》称为“水气”。多因外感风邪水湿,或因内伤饮食劳倦,以致水液内停。体内水液运行有赖于肺、脾、肾三脏,以及三焦的气化功能。《金匮》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等。临床多按阴水、阳水辨治。西医所谓肾小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