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故痛,上漯漯然
汗出。汗液既出,则肾燥阴虚,故汗干令人欲饮水以救肾也。水入腹已,肾气复生,阴气流行,太阳又盛,故
饮水已又欲走也。按∶漯,他合切,汗出貌。)刺直阳之脉上三 ,在跷上 下五寸横
居,视其盛者出血。(直阳之脉,则太阳之脉,挟脊下行贯臀,下至 中,下循 ,过外踝之后,条直而行者,
故曰直阳之脉也。跷为阳跷所生申脉穴,在外踝下也。 下则 下也。言此刺处在 下五寸,上承 中之穴,
下当申脉之位,是谓承筋穴,即 中央如外陷者中也,太阳脉气所发。禁不可刺,灸三壮。今云刺者,谓刺其
血络之盛满者也。两 皆有太阳经气下行,当视两 中央有血络盛满者乃刺出之,故曰视其盛者出血。按∶新
校正云∶“详上云会阴之脉令人腰痛,此云刺直阳之脉者,详此直阳之脉即会阴之脉也,文变而事不殊。又承
筋穴注云 中央如外,甲乙经及骨空论注无如外字。”)飞阳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则悲以恐。(是
阴维之脉也,去内踝上五寸 分中,并少阴经而上也。少阴之脉前,则阴维脉所行也。足少阴之脉,从肾上贯肝
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别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故甚则悲以恐也。恐者生于肾,悲者生于心。
按∶悲为肺志,注谓生于心,误矣。)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五寸,(按∶甲乙经作二寸。)少阴之前,与阴
维之会。(内踝后上五寸,复溜穴,少阴脉所行,刺三分。内踝之后,筑宾穴,阴维之 ,刺三分,灸五壮。
少阴之前,阴维之会,以三脉会在此穴位分也。刺三分,灸五壮。今中诰经文正同此法。按∶甲乙经足太阳之
络别走少阴者,名曰飞扬,在外踝上七寸。又云筑宾阴维之 ,在内踝上 分中。复溜穴在内踝上二寸。今此
经注都与甲乙经不合者,疑经注中五寸字当作二寸,则素问与甲乙相应矣。)昌阳之脉令人腰痛,痛引膺,目
KTKT 然,甚则反折,舌卷不能言。(阴跷脉也。阴跷者,足少阴之别也,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直
上循阴股入阴,而循腹上入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 内廉,属目内 ,会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故腰
痛之状如此。)刺内筋为二 ,在内踝上,大筋前,太阴后,上踝二寸所。(内筋谓大筋之前分肉也。太阴后,
大筋前,即阴跷之 ,交信穴也。在内踝上二寸,少阴前,太阴后,筋骨之间,陷者之中。
刺四分,留五呼,灸三壮。)散脉令人腰痛而热,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溲。(散脉,足太
阴之别也,散行而上,故以名焉。其脉循股内,入腹中,与少阴少阳结于腰髁下骨空中,故病则腰下如有横
木居其中,甚乃遗溲也。)刺散脉在膝前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为三 。(谓膝前内侧也。骨肉分谓膝内辅
骨之下,下廉 肉之两间也。络外廉则太阴之络,色青而见者也。辅骨之下,后有大筋撷束膝 之骨,令其连
属,取此筋骨系束之处脉以去其病,是曰地机,三刺而已,故曰束脉为之三 也。)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
以咳,咳则筋束急。(肉里之脉,少阳所生,则阳维之脉气所发也。里,里也。)刺肉里之脉为二 ,在太阳
之外,少阳绝骨之后。分肉主之。一经云少阳绝骨之前,传写误也。绝骨之前,足少阳脉所行,绝骨之后,
阳维脉所过,故指曰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也。分肉穴,在足外踝直上绝骨之端如后二分,筋肉分间,阳
维脉气所发。刺五分,留十呼,灸三壮。(按∶新校正云∶“分肉之穴,甲乙经不见,与气穴注两出而分寸不同。
气穴注二分作三分,五分作三分,十呼作七呼。”)腰痛挟脊而痛至头,KT KT 然,目KT KT 然欲僵仆,
刺足太阴 中出血。( 中,委中。按∶新校正云∶“太素作头沉沉然。”KT 音殊,鸟短羽也。)腰痛上寒,
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阴;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阳;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刺 中出血。(此法玄妙,中
诰不同,莫可窥测,当用知其应不尔,皆应先去血络乃调之也。)腰痛上寒不可顾,刺足阳明;(上寒,阴市
主之。阴市在膝上三寸,伏兔下陷者中,足阳明脉气所发。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不可顾,三里主之。三
里在膝下三寸, 外廉,两筋肉分间,足阳明脉之所入也。刺一寸,留七呼,灸三壮。)上热,刺足太阴;(
地机主之。地机在膝下五寸,足太阴之 也。刺三分,灸三壮。)中热而喘,刺足少阴。(涌泉、
大钟悉主之。涌泉在足心陷者中,屈足卷指宛宛中,足少阴脉之所出。刺三分,留三呼,灸三壮。大钟在足跟
后冲中动脉,足少阴之络。刺二分,留七呼,灸三壮。按∶新校正云∶“刺疟注大钟在内踝后冲中,水穴论注
在内踝后,此注在跟后冲中动脉,三注不同。甲乙经亦云跟后冲中,当从甲乙经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