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者,便能为病 ,其状身微热,有时啼唤,有时身小冷,屈指如数,似风痫,但手足不螈 耳!又《外台》
卷十三,苏孝澄云白虎病,妇人因产犯白虎,丈夫因眠卧犯白虎,其病口噤,手拳,气不出 是也。一为粪神。《证类本草》云∶白虎鬼古人言如猫,在粪堆中,亦云是粪神。今时扫粪 ,莫置门下,令人病此。陈藏器云治法,以鸡子揩病者痛处,咒愿送着粪堆头上,
勿反顾,不过三次瘥。白虎是粪神,爱吃鸡子也是也。今湖俗名此曰送客人。但古为白虎设 ,今则沿用而忘所自耳!一为历节风。以其百节皆痛,昼差夜剧,如虎之啮,故名。亦见《
外台》。近世谓之白虎历节,治属风家。白虎病须别此三者,斯知古论有条不紊。
<目录>卷四<篇名>羊胫骨考属性:宋·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备要方》卷七追命散方,治妇人血症,方中有羊胫炭,云 即炭 中圆细紧实如羊胫骨者,取三四寸,却作十余段,别以着灰同烧通红,淬入醇酒中,如此 七遍,烘干为末半两。案《纲目》炭火、羊胫骨下,皆不载此方。独《苏沈良方》小儿吞铁 方 ,剥新炭皮为末,调粥服,炭屑裹铁而下云云,与《谈野翁方》误吞铜铁,以羊胫骨烧灰,
煮稀粥食,神效云云正合。而《纲目》卷五十二,采谈方乃入羊部,不云即炭。他书亦未有 言羊胫骨如朱说者,则讹以传讹久矣。
<目录>卷四<篇名>四十难义疏属性:四十难∶肝主色,心主臭,脾主味,肺主声,肾主液。其义难明。泉拟为之疏曰∶气之 蕴借 而征者为色,其发越而透者为臭,其搏击而出者为声,其团聚而流者为液。阳气者升于东,
升者阳之始也。尚被阴蒙,不得遽出,蕴借于中,而征中外,则为色。东位肝,故肝主色。
阳气者极于南,极者阳之泄也。盛阳充满,发越于上而为臭。南位心,故心主臭。阳气者衰 于西,阳消则阴长,阳不胜阴,反受其烁,则震荡而不靖,于是乎有声。西位肺,故肺主声 。阳气者伏于北,伏者团聚而不散,则酿之蒸之而液生焉。北位肾,故肾主液。阳气者和于 中央,和者阴阳平。阳主气,阴主质,气与质合而味生焉。中央位脾,故脾主味。五主之义 如此。
<目录>卷四<篇名>订正《素问·通评虚实论》经文并补注属性:所谓重实者,言大热病气实脉满,是谓重实。
尺肤候周身之寒热。今云大热病,则尺实可知,故下文重虚一段,以尺虚对说。
经络皆实者,是脉急而尺缓也。
今本“脉急”作“寸脉急”。案注脉急,谓脉口急也,是王本原无“寸”字。脉谓脉口 ,统三部言。尺谓尺肤。候经在脉口,候络在尺肤。后人误以尺缓为切法,因别脉急为寸 脉急,
而衍“寸”字。若经本有之,注不得截去之。
络气不足,经气有余者,脉热而尺寒也,秋冬为逆,春夏为从;经虚络满者,尺热满脉 寒涩也,此春夏死,秋冬生也。
今本脉热、脉寒涩“脉”下皆有“口”字。盖涉注中脉口热、脉口寒而误衍,今从《脉 经》削正。上文脉急而尺缓也,亦无“口”字。
何谓重虚?脉虚、气虚、尺虚,是谓重虚。
今本脉虚、气虚作“脉气上虚”。今从林校正。案重虚即重实之反,则当脉症亦反。脉 虚反 上脉满;气虚反上气实;尺虚反上大热病,以尺虚则身无大热可知也。王注言尺寸俱虚,详 其词旨,正释脉虚、尺虚,则王本原不误。
所谓气虚者,言无常也。
注∶寸虚则脉动无常。“寸”字乃“气”之误。气为脉气。明经文脉虚之“脉”,专谓 寸口 ,尺虚之“尺”,专谓尺肤,而气虚之“气”,则统谓尺寸营运之气,义深且当。杨上善以 膻中不足释气虚,终不若王氏之精也。此注与上注尺寸俱虚相印,欲人互推以见义。写者误 “气”作“寸”,则难通矣。易一字义了。
尺虚者,行步 然。
行步 然者,寒懔不能自持之状。盖尺肤本候周身,尺虚则必身寒,与上文重实之大热 反对。缘经不质言而形容之,故浅人不得耳!今因注略,故补明之。
脉虚者,不象阴也。
注∶不象太阴之候也。何以言之?气口者脉之要会,手太阴之动也。详王意,读象为像 。《易》云∶象也者,像此者也。
寒气暴上,脉满而实。实而滑则生,实而逆则死。
实谓气实也。寒气暴上,则尺虚可知。上文重实、重虚二端,谓尺、气、脉三者之各极 一偏者,此节谓气、脉二者,如上重实而尺独异者。
脉实满,手足寒,头热,春秋则生,冬夏则死。
此节承上脉满实,而言其有寒有热者。
其形尽满者,脉急大坚,尺涩而不应也。如是者,从则生,逆则死。所谓从者,手足温 也。所谓逆者,手足寒也。
此气实而脉虚、尺虚者。此经明言尺涩,而以从、逆并言,见尺涩亦有手足温者。可证 上文手足寒为气虚,非尺虚,而脉实满、头热,为脉实、尺实也。
消瘅,脉实大,病久不可治;脉悬小坚,病久不可治。
今本脉实大病久下无“不”字。详注云∶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