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68-王旭高临证医案-第57页

又 痧后腹痛,甚于黎明。阳气为阴寒凝遏,欲升而不得 升,故痛甚于黎明也。前用温寒并进见效,今仍前法加减。
桂枝 炮姜 吴茱萸 木香 延胡索 香附 山楂炭 花槟榔 赤苓 焦山栀 白蔻仁 方 痧后肺火不清,移热于大肠之络。腹痛便溏,手腕内外肿痛。防发痧毒。治以清解。
升麻 葛根 赤芍 焦山栀 甘草 高良姜 丹皮 桔梗 忍冬藤 渊按∶此方非夷所思。庸者必与清肺健脾、化积解毒套剂矣。
又 前方已效,轻减其制。
防风 焦楂肉 银花 砂仁 桔梗 甘草 陈皮 赤芍 仁渊曰∶幼儿不能明告病情,脉亦难凭,虽以一指按寸口,惟得浮沉迟数大略而已,故称哑科。四诊 只得其二,惟察声望色,询之乳母,得其梗概,最为难看。而难中亦有易焉。易者何?乃 三因之中绝少内因,大都外感六淫、内伤乳食而已。即有内伤,
亦因病致虚,非七情六欲因虚致病者可比。苟仔细详审,不难得其要领。近世风气之最坏者,莫若挑惊。不 问外感内伤,概以惊风呼之,非推即挑,继以牛黄、脑、麝香开之药。明理之家亦蹈此 习,不知冤杀多少婴儿矣。夫惊病偶亦有之,儿体脆弱,魂魄未坚,猝见异言异服及奇怪之物,惊恐惶骇,此 必有因。须将惊风二字拆开,惊自惊,风自风,断不可混治。夫惊乃惊骇受病,风 为温热所化,或感触风邪,治判天渊。喻氏云∶幼科与大方一理,苟请伤寒名家视之,断无错误。此乃见道之 言。夫六淫之邪,皆能化火。幼儿病热者多,病寒者少,由阴气未充,生阳正旺,化火尤易耳。为父母者,每 未寒先衣,未饥先食,食不化即变为痰,痰与风热相并,最易痉厥,俗医即呼为惊风,病家亦认为惊 风,非一日矣。吾愿同志大发慈悲,相与挽此颓风,功德无量。
<目录>卷之四<篇名>外疡门属性:吴 足大趾属厥阴肝经,太阴脾经由此起。今足大趾干烂,乃肝经血枯,脾经湿热也。延及数月,防 成脱疽。兼上唇麻木,亦脾虚风动。殊非易治。
萆 当归 牛膝 枸杞子 苡仁 丹参 川断 茯苓 桑枝 孙 痧回热减,温邪初退之余,咽喉反腐,虚火又从而起。良由久患喉痹,阴虚火亢,热淫摇动,亢焰 复张。用方最宜加谨,过清恐伤脾胃,早滋恐恋余邪。姑拟甘凉平调肺胃,冀其上焦清肃。
鲜石斛 大贝母 元参 生甘草 丹皮 沙参 羚羊角 扁豆 豆衣 悉尼 刘 偏脑疽自右延及于左,三候有余。偏右穿溃脓少,偏左 木肿未腐,头顶平塌,根脚散蔓。此气虚不能引血化腐成脓,托 毒外出,高年殊虑内陷。至舌苔白腻,大便闭结,在疡科指为火毒内闭,湿热上蕴,而用内疏黄连等法。阅倪 先生方案,谓内夹杂气,邪伏膜原,引用达原、三消数剂,异想超出寻常。今大便已通,舌苔稍化,然右脉 软弱,胃气残惫,疡不甚肿,色不甚红,深恐阳变为阴。大凡外疡起发脓腐,须赖元气承载。所谓元气 者,卫外捍御之气、胃中冲和之气、三焦升降之气也。亏则脓腐不克根据期,从此生变。故黄 为外疡托毒之 圣药,即兼别症,再参他方。古法有攻补兼施、补泻同用者。拙见欲托毒,必扶正。
生黄 当归 赤苓 陈皮 藿梗 法半夏 香附 谷芽 又 脑疽将四候,起发脓俱迟。欲问真消息,阴阳各半推。阳多方是吉,阴长便生危。顶不高兮根不束,
皮不腐兮脓不足。凡此皆因气血衰,顺逆安危有结局。乃若疮流鲜血,即为变陷之 端;况夫年逾六旬,尤宜加谨为要。兹当补托,佐以疏通。补其正而托其毒,疏其气而通其壅。俾胀 满宽而加谷,期阳毒化而收功。聊以解嘲,非敢说梦。
黄 当归 制僵蚕 皂角刺 陈皮 川朴 赤苓 法半夏 香附 某 暑邪热毒,走入营中。遍身紫黑烂斑,鼻血龈腐。此发斑牙疳之险症也。倘至壮热神昏,不可挽矣。
犀角地黄汤加羚羊角、连翘、鲜石斛、黑山栀、银花、淡黄芩、芦根。
某 疟久阴伤,项发痰核,头倾不举,腹中有块。年逾二八,天癸未通。虑延劳损。
大生地 制首乌 茯苓 丹皮 怀山药 软柴胡 白芍 当归 陈皮 十大功劳 某 肝经郁火,乘犯阳明,牙龈痒痛出血而发牙疳。舌红碎裂,头眩心烦,营阴内亏。而纳谷气撑,
又属脾气虚也。犹喜大便燥结,可用清滋,先平其炎上之火。
羚羊角 鲜生地 鲜石斛 元参 麦冬 茯苓 石决明 女贞子 枣仁 某 阴亏火亢,绕颈生痰,寒热似疟,而实非疟也。少阴水 亏不能涵木,少阳火亢更来灼金,金木交战,乃生寒热,饮食少,脾胃弱,虑延劳损。
六味地黄汤加牡蛎、党参、麦冬、柴胡、白芍、五味子。
某 结喉痈生于咽喉之上,视之不见,胀塞不通,汤水难 进,极为险重。急以化痰宣窍、开通肺气方法。
射干 牛蒡子 僵蚕 薄荷 荆芥 桔梗 山豆根 贯仲 生甘草 茅柴根 洲按∶吹喉之药必不可缺。
某 对口生疽,足根发疔,此二处皆属太阳膀胱之络。湿热内聚,风热外侵,勿得轻视。
羌活 防风 连翘 归尾 萆 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