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邪始从阳部而注于少阴经者,即由经出而内注于骨,盖骨乃少阴肾所主,为肾之合也。是邪
始入于皮部阳分,从肌肉而至筋骨,由浅而入深也。



<目录>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篇名>经解

属性:心主之阴,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心主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此言心主,是手厥阴也。上下同法,兼足厥阴也。观以上各条文法义例,凡举足经必兼手经,举手经必兼
足经,以上下同法一句该之也。再观下条,凡十二经络脉之句,义更显然矣。
太阴之阴,名曰关蛰,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凡十二经络脉
者,皮之部也。
此言三阴三阳、上下手足,共十二经之络脉,皆皮之部分,先视其浮络以审病邪,络邪盛必入客于经。下
文又详明其所由也。



<目录>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篇名>经解

属性: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
传入于腑,廪于肠胃。邪之始入于皮也,淅然起毫毛,开腠理;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其入客于经也,
则感虚,乃陷下∶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 破,毛直而败。
此言邪之由浅而深,或因虚陷下于筋骨间,各有现证可审也。又按《缪刺论》曰∶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
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是知邪之游
走,亦有不入于经,而流溢于大络者。故病变多端,而无一定,要在明其浅深部分,知其邪客之所,辨其阴阳
气血之虚实而治之也。
帝曰∶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岐伯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
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帝曰∶善。
此言皮有浅深之分部,当邪之初感浅处,而不与之治,至于邪深,乃生大病也。



<目录>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篇名>经解

属性:《素问・经络论》帝曰∶夫络脉之现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经有常色,
而络无常变也。帝曰∶经之常色何如?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帝曰∶
络之阴阳,亦应其经乎?岐伯曰∶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随四时之行也。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
色,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此皆常色,谓之无病;五色俱现者,谓之寒热。帝曰∶善。
此言五脏具五行之色,而应于经,某经病,即现某色也。阴经之络,现色同某经;阳经之络,其气出于腑,
与脏离远,且又浮于表,故随四时之气而变色,如春青、夏赤、秋白、冬黑之类,不同其本经之色也。其言经
有常色者,统指十二经也,则可知腑随脏应,如足阳明胃经,即同脾经之黄色,手阳明大肠经,即同肺经之白
色,余可类推矣。



<目录>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篇名>经解

属性:《素问・气穴论》岐伯曰∶孙络三百六十五穴
会,亦以应一岁,以溢奇邪,以通营卫。营卫稽留,卫散营溢,气竭血着,外为发热,内为少气。急泻无怠,
以通营卫,见而泻之,无问所会。
此言最细之络名孙络,周身穴会合于天度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之气也。盛邪客之,而营卫之气散溢,
久而气耗渐竭,血着不行,其病日深,外为发热,内为少气,故当邪客之时,急泻其邪,而无怠缓,以通营卫。
但见邪在何部而泻之,无问其络穴所会之处也。



<目录>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篇名>经解

属性:岐伯曰∶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营卫,以会大气。邪溢气壅,脉热
内败,营卫不行,必将为脓,内销骨髓,外破大 ,留于节凑,必将为败。积寒留舍,营卫不居,卷肉缩筋,
胁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不足,大寒留于溪谷也。溪谷三百六十五穴会,亦应一岁。其小痹淫
溢,循脉往来,微针所及,与法相同。
此言营卫在肌肉间,由经络之气流行贯注。邪伤气壅,营卫不行,热则为脓,寒则为痹,甚或卷肉缩筋,
百病丛生。其溪谷穴会,亦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之气也。或受邪浅,而小痹淫溢,循脉往来,未入于溪谷者,
以微针通其脉络,而补泻之法,则与邪深者相同也。



<目录>卷三\营卫经络总论

<篇名>经解

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