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一妇人素有心脾痛疾,痛时四肢厥冷,每用辛香桂附之类云云。召余诊视,见脉数有力,知其服香燥药 太过,先与单栀子仁汤一服,继用黄连解毒汤而安。(《医约》)
通判丈人胃脘作痛,诸治不应,垂死。予以熊胆如大豆许,和水服之,顿效如神。(《石山》)
\x温中诸方\x 《录验方》治人心痛,懊 闷,筑筑引两乳立,或如刺,困极,桂汤方。
桂心(半两) 茱萸(二升) 芍药(三两) 当归(二两) 生姜(半斤)
凡五物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服一升,日三夜一有验。无生姜,用干姜五两代。(《医心》)
张文仲,蜀椒丸,疗胸中气满,心痛引背方。
蜀椒(一升出汗) 半夏(一升洗) 附子(一两炮)
上三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一服五丸,日三。(《外台》)
生姜枳实汤,若痛而但腹胀,心痛甚者,此由胃邪干心,其脉微缓,谓之胃心痛,宜此。(《鸡峰》)
(即桂枝生姜枳实汤。)
新定桂苓汤,肾逆胃痛。
桂(一钱) 茯苓(三钱) 人参(一钱) 甘草(五钱) 芍药(一钱) 生姜(五分)
上作一服,水煎,空心服。(《金匮翼》)
两浙江淮都漕运使崔君长男云卿,年二十有五,体本丰肥,奉养膏粱,时有热证。友人劝食寒凉物,及 服寒凉药。于至元庚辰秋,病疟久不除。医以砒霜等药治之,新汲水送下,禁食热物。疟病不除,反添吐泻,
脾胃复伤,中气愈虚,腹痛肠鸣,时复胃脘当心而痛,不任其苦。屡易医药,未尝有效。至冬还家,百般治疗 而不瘥。延至四月间,因劳役烦恼过度,前证大作。请予治之,具说其由。诊得脉弦细而微,
手足稍冷,面色青黄而不泽,情思不乐,恶人烦冗,饮食减少,微饱则心下痞闷,呕吐酸水,发作疼痛,冷 汗时出,气促闷乱不安,须人额相抵而坐,少时易之。予思《内经》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 鸣。下气不足,则为痿厥心 。又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则卒然而痛,得炅则已。炅者热也,
非甘辛大热之剂则不能愈,遂制一方,名之曰扶阳助胃汤方。
干姜(炮一钱半) 拣参 草豆蔻仁 甘草(炙) 官桂 白芍药(各一钱) 陈皮 白术 吴茱 萸(各五分) 黑附子(炮去皮二钱) 益智仁(五分,一方一钱。)
上 咀,都作一服,水三盏,生姜三片,枣子二个,煎至一盏,去渣温服食前。三服大势 皆去,痛减过半。至秋先 灸中脘三七壮,以助胃气,次灸气海百余壮,生发元气,滋荣百脉。(《宝鉴》)
盏落汤,治急心疼。
陈皮 香附子 良姜 吴茱萸 石菖蒲(各等分)
上 咀,用水一碗,煎至七分,先用碗一个,用香油三、五点在内,小盏盖之,将药淋下热服。(《众妙方》)
治暴心痛不可忍者。
良姜(一两实者只骰子大) 巴豆(二钱去壳)
上二味,同炒令黄色,去巴豆,只取良姜一味碾细,热酒或汤调下二钱。(《是斋》)(《济生续 》名却痛散。)
神砂一粒丹,治一切厥心痛、小肠膀胱痛不可止者。
附子(一两炮) 郁金 橘红 等附子停用 共为末,醋面糊为丸,如酸枣大,以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男子酒下,妇人醋汤下。(《宣明》)
救急心气疼,《海上方》急救男子妇人心疼,禁了牙关欲死者,可急救之。
隔年老葱白。
上将老葱白三、五根,去皮须叶,擂为膏,将病患口斡开,用银铜匙将葱膏送入咽喉中,用香油四两灌 送葱膏,油不可少用,但得葱膏下喉中,其人即苏。少时将腹中所停虫 等物,化为黄水,微利为佳,除根永不再发,累曾救得人效。(《瑞竹》)
\x降气诸方\x(兼行血方) 治胸满,短气噎塞,通气汤方。
半夏(八两) 生姜(六两) 橘皮(三两) 吴茱萸(四十枚)
上四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方,用桂二两,无橘皮。(《千金》)
治心痛不可忍者。
木香 蓬术(各一两) 干漆(一分炒)
上为末,每服一钱,热醋汤调下,入口立止。(《中藏》)
治胸痹,麝香散方。
麝香(研一两) 牛黄(研半两) 犀角(镑一分)
上三味捣研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空心日午临卧各一。(《圣济》)
治心痛不可忍,姜黄散方。
姜黄(微炒) 当归(切焙各一两) 木香 乌药(微炒各半两)
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茱萸醋汤调下。(同上)
拈痛丸,治九种心痛。
五灵脂 木香 当归 良姜 蓬莪术 上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丸,空心木香汤下。(《鸡峰》)《济生》愈 痛散,治急心痛、胃痛,于本方去木香,加玄胡索,为末,每一钱,热醋汤调服。
香附散,治心脾痛不可忍。
高良姜(一两去芦炒) 香附子(一两去毛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