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73-张聿青医案-第67页

热日久不退,咽中热冲,头目昏晕。脉弦大而数,舌红无苔,满布裂纹。肝 火灼烁,阴津日耗,水源有必尽之势。草木无情,恐难回情志之病。拟黄连阿胶汤以救厥少二阴之阴,
而泻厥少二阴之火。
清阿胶(溶化冲二钱) 川连(五分鸡子黄拌炒) 生白芍(三钱) 地骨皮(二钱) 大生地(五钱) 丹皮(
二钱) 女贞子(三钱酒蒸) 川石斛(四钱) 萱花(三钱)
二诊 内热稍轻,而咽喉胸膈仍觉干燥难忍。舌红无苔,裂纹满布。心火劫烁,阴津消耗。惟有涵育阴 津为抵御之计。
大生地(四钱) 阿胶(三钱) 煨石膏(三钱) 石决明(五钱) 黑豆衣(三钱) 大麦冬(三钱)
花粉(二钱) 炒知母(二钱) 双钩钩(三钱)
三诊 内热大减,而仍头目昏晕,舌燥咽干。气火内烁,阴津消耗。再和阴泄热。
大生地(五钱) 生甘草(五分) 粉丹皮(二钱) 阿胶(三钱) 大麦冬(三钱) 生白芍(三钱)
地骨皮(二钱) 钩钩(三钱) 石决明(五钱) 川雅连(三分鸡子黄拌炒)
四诊 咽喉胸膈燥痛稍减,神情稍振。然仍口渴无津。厥少二阴之火。劫烁胃阴。再救阴泄热。
西洋参(二钱) 青盐半夏(一钱五分) 生甘草(五分) 花粉(二钱) 大麦冬(三钱) 煨石膏 (五钱) 黑豆衣(三钱) 池菊(一钱五分) 川石斛(四钱) 女贞子(三钱酒蒸)
五诊 咽喉胸膈燥痛大减。然耳窍闭塞,眼目昏花,大便不行。少阳郁勃之火,上升不靖。甘养之中。再参清泄。
西洋参(一钱五分) 花粉(二钱) 丹皮(二钱) 黑山栀(三钱) 黑豆衣(三钱) 大麦冬(三钱)
桑叶(一钱五分) 池菊(二钱) 更衣丸(一钱开水先送下)
六诊 胸膈燥痛降序。目昏耳闭,还是郁勃之升。再泄少阳而和胃阴。
西洋参 麦冬 黑山栀 黑豆衣 桑叶 南花粉 淡芩 川石斛 池菊花 丹皮 七诊 肝木偏亢,上升则为风为火,下行则为郁为气,所以舌红俱淡,燥渴俱减,而胀满气逆也。疏其 有余之气,养其不足之阴。
金铃子(二钱) 沉香(二分乳汁磨冲) 白芍(三钱) 川石斛(三钱) 大天冬(三钱) 香附(蜜水炒二钱)
干橘叶(一钱五分) 煨磁石(三钱) 阿胶珠(二钱)
胡(右) 诸恙较前稍轻,而阳气化风,鼓动不熄,唇口蠕动,即颊车牵掣,舌强难言。左脉弦大,右脉濡细。
夫脾胃开窍于口,唇为脾之华,阳明之脉,环口而交于人中。今肝风所犯部位,皆脾胃两经所辖之区。
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苟非脾胃气虚,何致肝阳浊趋其地。拟归芍六君,以补脾胃而御肝木,仍参 介类以滋水潜阳。
吉林参(一钱) 白茯苓(三钱) 朱茯神(三钱) 杭白芍(三钱) 阿胶珠(二钱) 白归身(一钱五分)
生于术(二钱) 炒枣仁(二钱) 生鳖甲(五钱) 生牡蛎(八钱) 龙齿(三钱) 上濂珠(三分)
上西黄(三厘二味研细分两次蜜水调服)
钟(左) 少腹居中为冲脉,两旁属肝。少腹胀满,按之坚硬,大便旬日方得一解,坚燥异常。每至午后,先 厥后热,气从上冲,冲则痰涎上涌,头痛苦厥,刻许方苏。脉细弦而数,舌红苔白少津,寐醒则口燥咽干。
此由气质薄弱,水不涵木,冲气从而上逆,气火升动,则液炼成痰,所以痰升苦厥。恐螈 发痉。拟养肝 之阴,柔肝之体,以平冲气。
生鳖甲(六钱) 杭白芍(三钱) 火麻仁(二钱) 粉丹皮(二钱) 白归身(二钱) 阿胶珠(二钱)
甘杞子(三钱) 大元参(三钱) 金铃子(一钱五分) 更衣丸(三钱先服)
二诊 大便通行,然冲气时仍上逆,气冲则中脘聚形,恶心痰涌,头痛发厥,厥则肢强不语,心中仍然 明事,良久方苏,腹中烙热,饮食不思。脉形弦数,苔黄质红。冲气逆上,皆化为火,气火上升,煎熬津液,悉 化为痰,所谓痰即有形之火也。拟直清气火,以望厥定胃开,再商调理。
川连(六分吴萸一分同炒) 生芍(一钱五分) 玳瑁片(三钱) 川楝子(三钱) 淡芩(一钱五分) 丹皮 (二钱) 大元参(三钱) 栝蒌皮(五钱) 蛤粉(三钱) 川贝(二钱) 水炒竹茹(一钱五分) 陈关蛰(一 两) 濂珠(三分) 青黛(一分) 川贝母(三分) 真金箔(一张四味研末另服)
贾(左) 气喘不止,厥气尽从上逆,无形之火亦随之而上,火冲之时,懊 欲去衣被。金无制木之权。姑 清金平木。
栝蒌霜(四钱) 杏仁泥(三钱) 川贝母(二钱) 郁金(一钱五分) 海浮石(三钱) 风化硝(七分)
黑山栀(二钱) 蛤粉(四钱) 粉丹皮(一钱四分) 竹茹(盐水炒一钱) 枇杷叶(六片)
二诊 大便未行,灼热依然不退,寅卯之交,体作振痉,而脉并不数。无非肝胆之火内炽,不得不暂排其势。
杏仁泥(三钱) 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