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73-张聿青医案-第10页

日前忽然热起,势甚炽张,胸闷懊烦,鼻衄便泄,兹则咽中作 痛。舌红苔白,脉数滑大。此风邪先袭于上,复以时令之邪与湿相合,致一阴一阳之火,俱结于上。病 属风温,方在五日,邪势炽甚之际,当是易进难退之时也。
泡射干(六分) 广郁金(六分冲) 马勃(一钱五分) 荆芥(一钱) 牛蒡子(三钱) 炒银花(
一钱五分) 连翘壳(三钱半) 玄参(三钱) 桔梗(一钱) 杏仁泥(三钱) 竹叶心(十六片)
竹叶心 桔梗(二味代茶)
改方加黄芩酒炒秦艽。
二诊 前进辛以散风,苦以泄热,汗出邪势从外而泄。而肺胃之热蕴结,痧疹并发而不少衰,痛不少 减。脉数滑大,舌红边绛。喉关以内,白腐满布,喉肿关小微咳。此炉烟甫熄,余烬复燃,肺胃之热,冲斥于 中,喉疳重症,出入极为迅速。恐火烁肺金,而致气喘。商请专门名家酌夺。
郁金(一钱五分) 山豆根(三钱) 京玄参(三钱) 羚羊片(先煎二钱) 连翘(三钱) 大贝母(三钱)
桔梗(一钱五分) 生石膏(七钱打) 牛蒡子(三钱) 射干(七分) 茅根(去心一两) 芦根(
去节一两) 鲜荷叶(七钱)
三诊 昨进大剂泄热,热势大为轻减,喉肿较退,痛势大轻。涎水之自涌者,至此渐能下咽。脉洪大略 收火风之灼铄肺胃者,已退三舍,当乘胜而助鼓再进。
羚羊片(二钱) 玄参肉(三钱) 牛蒡子(三钱) 鲜石斛(六钱) 连翘(三钱) 生石膏(七钱)
泡射干(六分) 荆芥(一钱) 黑山栀(三钱) 苦桔梗(二分) 鲜荷叶络(七钱) 茅根(去心一两)
芦根(去节一两)
某 气喘不定,痰多稠浓。苔白转黄,舌边尖红绛,唇朱颧赤,脉数至六至以外。夫风为阳邪,阳邪易于 化火,所有痰浊,尽从阳化,华盖之脏,独当其炎,所以清肃之令不行,右降之权尽失。痰鸣气喘, 如梦 语,将有耗气伤阴等变矣。
磨犀尖(四分) 杏仁泥(三钱) 桑白皮(二钱) 冬瓜子(四钱) 生石膏(五钱) 肥知母(二钱炒)
马兜铃(一钱五分) 川贝母(二钱炒) 生薏仁(四钱) 栝蒌霜(三钱) 茯苓(三钱) 连翘(三钱)
青芦管(一两) 枇杷叶(去毛一两)
某 风温大势已解,而痰热未清,咳恋痰稠黄浓,火升少寐。右寸脉独大。良以邪热灼肺,手太阴清肃 无权,则足太阴转输失职,致热蒸而炼液成痰,痰火因而内炽。鼻准清冷,乃气机之闭郁,以兼症之中,
别无元阳衰脱之见端也。拟清化痰热而肃肺气。
茯苓(三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海浮石(三钱) 炒蒌皮(三钱) 川贝母(二钱) 杏仁泥(三钱)
冬瓜子(五钱) 风化硝(五分) 新绛(五分) 枇杷叶(去毛四片) 竹茹(一钱五分盐水炒)
灯心(盐水拌三尺)
贾(左) 症起四日,壮热无汗,肢体烦疼,头胀作痛,痰多口腻。脉数右部浮大。夫热重而至炙手,自必懊 烦闷,此时尚无烦懊情形,其热之尚在肌表,显然可见。考太阳为六经之首,主皮肤而统卫气。今风 邪在表,阳气屈曲不伸,故发热头疼。其所以不能作汗者,良由湿痰素盛,内壅不宣,则表邪难达,吴又 可先生所谓水注闭其后窍,则前窍涓滴,此正发汗之义也。肢体之痛,左胁为甚,肝藏居左,风气通于 肝也。拟于疏解之中,参入化痰,必得汗泄方能推散,然不易也。
荆芥穗(一钱五分) 霜桑叶(一钱五分) 羌活(一钱) 广郁金(磨冲六分) 旋复花(绢包二钱) 制半 夏(一钱五分) 橘红(一钱) 赤白苓(各二钱) 光杏仁(三钱) 真猩绛(六分) 枳实(一钱五分 )竹茹(一钱) 桔梗(一钱)
改方去羌活猩绛,加香附橘络秦艽。
二诊 汗出,肌表之邪,由此外达,热势大退,遍体烦疼亦止,神情亦觉爽适。但脉仍带数,热退未楚,偏 左瘕积阻滞,气道失宣,气短腋痛。脉数微滑,邪势渐去,湿热未清。再舍其标而治其本。
杏仁(三钱) 蔻仁(三粒) 橘红(一钱) 豆卷(三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云茯苓(四钱)
广郁金(一钱五分) 薏仁(四钱) 炒枳壳(一钱) 炒蒌皮(三钱) 炒苏子(三钱)
某 风温之后,恣食甜腻,酿湿生痰,肺降痹阻,以致热退不清,痰鸣气急,不能安眠。苔白不渴,脉左大,
右部软滑。心胸不舒,气弱生寒,阳不旋转。恐喘甚汗脱。
葶苈子(五分) 杏仁泥(三钱) 茯苓(三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方通草(一钱) 炒苏子(三钱)
橘红(一钱) 白前(一钱五分) 旋复花(一钱五分) 生米仁(三钱)
邹(右) 天燥太过,肺胃风热内烁,更兼肝火凌金,咳痰带血,沉迷多睡。脉数而滑。盖阴虚则火炽,其热 势内蕴胸中,如姻雾弥漫,所以沉迷而多睡也。恐昏痉等变。从云瞻兄方中,参入扩清胸中之热。
黑山栀(三钱) 栝蒌霜(三钱) 海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