眵泪 等证。)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人参 茯苓 熟地黄 生地黄(各一两) 牛膝(酒浸)
杏仁(去皮尖) 枸杞子(各七钱半) 草决明(八钱) 川芎 犀角(锉细末) 白蒺藜 羚羊角(锉细末)
枳壳(麸炒) 石斛 五味子(炒) 青葙子 甘草 防风 肉苁蓉 川黄连(各五钱) 菊花 山药 菟丝子(酒煮
各七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盐汤任下。
上方补益药也。补上治下。利以缓。利以久。不利以速也。故君以天门冬、人参、菟丝子之通肾安神。强阴
填精也。臣以五味子、麦冬、杏仁、茯苓、枸杞子、牛膝、生熟地黄。敛气除湿。凉血补血也。佐以甘菊花、蒺藜、
石斛、苁蓉、川芎、甘草、枳壳、山药、青葙子。疗风治虚。益气祛毒也。使以防风、黄连、草决明、羚羊角、犀角。
散滞泻热。解结明目也。阴弱不能配阳之病。并宜服之。此从则顺治之法也。
\x益阴肾气丸\x
白茯苓(乳蒸八钱) 泽泻(四钱) 当归尾(酒制) 丹皮 五味子 山药 山茱萸(去核酒制)
柴胡(各五钱) 熟地黄(酒蒸三两) 生地(酒炒四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外水飞辰砂为衣。每服五六十丸。空心淡盐汤送下。
上方壮水之主。以镇阳光。气为怒伤。散而不聚也。气病血亦病也。肝得血而能视。又目为心之窍。心主
血。故以熟地黄补血衰。当归尾行血。牡丹皮治积血为君。茯苓利中益真气。泽泻除湿泻邪气。生地黄
补肾水真阴为臣。五味子补五脏。干山药平气和胃为佐。山茱萸强阴益精通九窍。柴胡引入厥阴经
为使。蜜丸者。欲泥膈难下也。辰砂为衣者。为通于心也。



<目录>卷二

<篇名>血气不分混而遂结之病

属性:轻清圆健者为天。故首象天。重浊方浓者为地。故足象地。飘腾往来者为云。故气象云。过流循环者为水。
故血象水。天降地升。云腾水流。各宜其性。故万物生而无穷。阳平阴秘。气行血随。各得其调。故百骸理而
有余。反此则天地不降升。云水不腾流。各不宜其性矣。反此则阴阳不平秘。气血不行随。各不得其调矣。
故曰人身者小天地也。难经曰。血为荣。气为卫。荣行脉中。卫行脉外。此血气分而不混。行而不阻也。明矣。
故如云腾水流之不相杂也。大抵血气如此。不欲相混。混则为阻。阻则成结。结则无所去还。故隐起于皮
肤之中。遂为疣病。然各随经络而见。疣病自上眼睫而起者。乃手少阴心脉。足厥阴肝脉。血气混结而成
也。初起时但如豆许。血气衰者。遂止不复长。亦有久止而复长者。盛者则渐长。长而不已。如杯如盏。如碗
如斗。皆自豆许致也。凡治在初。大要令病者食饱不饥。先汲冷井水洗眼如冰。勿使气血得行。然后以左
手持铜柱。按眼睫上。右手翻眼皮令转。转则疣肉已突。按以左手大指。按之勿令得动移。复以右手持小
眉刃尖。略破病处。更以两手大指甲。捻之令出。则所出者如豆许小黄脂也。恐出而根不能断。宜更以眉
刀尖断之。以井水再洗。洗后则无恙。要在手疾为巧。事毕。须投以防风散结汤。数服即愈。此病非手法决
不能去。何则。为血气初混时。药自可及。病者则不知其为血气混也。既结。则药不能及矣。故必用手法去。
去毕。必又以升发之药散之。药手皆至。庶几可矣。
\x防风散结汤\x(治目上下睫瘾起肉疣。用手法除病后服之。)
防风 羌活 归尾 白芍药(各六分) 红花 苏木(各少许) 苍术
白茯苓 独活 前胡 黄芩(各五分) 细甘草 防己(各四分)
上锉剂。水二钟。煎至一钟。热服。滓再煎。
上方以防风、羌活。升发阳气为君。白芍药。当归尾、红花、苏木。破凝行血为臣。茯苓泻邪气。苍术去上湿。
前胡利五脏。独活除风邪。黄芩疗热滋化为佐。甘草和诸药。防己行十二经为使。病在上睫者。加黄连、
柴胡。以其手少阴足厥阴受邪也。病在下睫者。加 本、蔓荆子。以其手太阳受邪也。



<目录>卷二

<篇名>热积必溃之病

属性:积者重叠不解之貌。热为阳。阳平为常。阳淫为邪。邪行则病易见。易见则易治。此则前篇淫热之病也。若
邪深则不行。不行则伏。因伏而又伏。故日渐月聚。势不得不为积也。积已久。久积必溃。溃则难治。难治者。
非不治也。为邪积久。久则必溃。溃犹败也。其病隐涩不自在。稍觉 。视物微昏。内 开窍如针。目痛按
之则沁沁脓出。有两目俱病者。有一目独病者。目属肝。内 属膀胱。此盖二经积邪之所致也。故曰热积
必溃之病。又曰漏睛眼者是也。竹叶泻经汤主之。大便不硬者。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