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者白睛如血贯。)
桔梗(五钱) 茯苓(七钱) 羌活 蔓荆子 白芷 防风 荆芥
薄荷叶 独活(各四钱) 柴胡 川芎 甘草(炙三钱) 当归 枳壳(各六钱) 红花(二钱)
共为末。每服三钱。水二钟。煎至一钟。去滓。乘热食后服。
上方以枳壳、甘草和胃气为君。白芷、防风、荆芥、薄荷、独活。疗风邪升胃气为臣。川芎、当归、红花行滞血。
柴胡去结气。茯苓分利除湿为佐。羌活、蔓荆子引入太阳经。桔梗利五脏为使。则胃脉调。小肠膀胱皆
利。邪去凝行也。见热者。以消凝大丸子主之。
\x消凝大丸子\x(治证同上。或有眵泪沙涩。并治。)
川芎 当归尾 桔梗 甘草(炙) 连翘 家菊花(各七钱) 防风
荆芥 羌活 苏薄荷 本(各五钱) 滑石 石膏 山栀子 白术 黄芩(各一两)
先将滑石、石膏另研。余作细末和匀。炼蜜为剂。每剂一两。分八丸。每服一丸。或二丸。茶汤嚼下。
上方消凝滞药也。君以川芎、当归。治血和血。臣以羌活、防风、荆芥、 本、薄荷、桔梗。疗风散邪。引入手足
太阳经。佐以白术、甘草、滑石、石膏。调补胃虚。疏通滞气。宣泄足阳明胃经之热。使以黄芩、山栀、连翘、菊
花。去热除烦。淫邪反克。风热不制者。俱宜服也。



<目录>卷二

<篇名>气为怒伤散而不聚之病

属性:气阳也。类天之云雾。性本动。聚其体也。聚为阴。是阳中之阴。乃离中有水之象。阳外阴内。故聚也。纯阳。故
不聚也。不聚则散。散则经络不收。经曰。足阳明胃之脉。常多气多血。又曰。足阳明胃之脉。常生气生血。七
情内伤。脾胃先病。怒。七情之一也。胃病脾病。气亦病焉。阴阳应象大论曰。足厥阴肝主木。在志为怒。怒甚
伤肝。伤脾胃则气不聚。伤肝则神水散。何则。神水亦气聚也。其病无眵泪痛痒羞明紧涩之证。初但昏如
雾露中行。渐空中有黑花。又渐睹物成二体。久则光不收。遂为废疾。盖其神水渐散。而又散。终而尽散故
也。初渐之次。宜以千金磁朱丸主之。镇坠药也。石斛夜光丸主之。补益药也。益阴肾气丸主之。壮水药也。
有热者滋阴地黄丸主之。此病最难治。饵服上药。必要积以岁月。必要无饥饱劳役。必要驱七情五贼。必
要德性纯粹。庶几易效。不然必废。废则终不复治。久病光不收者。亦不复治。一证因为暴怒。神水随散。光
遂无收。都无初渐之次。此一得永不复治之证也。又一证为物所击。神水散如暴怒之证。亦不复治。俗名
为青盲者是也。世病者多不为审。概曰目昏无伤。始不经意。目病已成。世医亦不识。只曰热之所致。竟以
凉药投治之。殊不知凉药又伤胃。况不知凉为秋为金。肝为春为木。凉药又伤肝。往往致废然后已。病者
犹不以药为非。而委之曰命也。医者犹不自悟其药。而赘之曰病拙。吁。二者若此。罪将谁归。予屡见也。故
兼陈凉药之误。
\x千金磁朱丸\x(治神水宽大渐散。昏如云雾中行。渐睹空中有黑花。渐睹物成二体。久则光不
收。及内障神水淡绿色淡白色者。)
磁石(吸针者佳) 辰砂 神曲
先以磁石置巨火中 。醋淬七次。晒干。另研极细二两。辰砂另研极细一两。生神曲末二两。与前药和
匀。更以神曲末一两。水和作饼。煮浮为度。搜入前药。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加至三十丸。空心饮汤下。
上方以磁石辛咸寒。镇坠肾经为君。令神水不外移也。辰砂微甘寒。镇坠心经为臣。肝其母。此子能令
母实也。肝实则目明。神曲辛温甘。化脾胃中宿食为佐。生用者发其生气。熟用者敛其暴气也。服药后。
俯视不见。仰视渐睹星月者。此其效也。亦治心火乘金。水衰反制之病。久病屡发者服之。则永不更作。
空心服之。午前更以石斛夜光丸主之。
\x滋阴地黄丸\x(治少血神劳肾虚。眼目昏暗。神水淡绿色淡白色。内障者。眵多 者。并治。)
当归身(酒制) 黄芩 熟地黄(各半两) 枳壳(炒三钱半) 天门冬(去心焙) 柴胡 五味子
甘草(各三钱) 生地黄(酒制两半) 黄连(一两) 地骨皮 人参(各二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后茶汤送下。日进三服。
上方治主以缓。缓则治其本也。以黄连、黄芩苦寒。除邪气之盛为君。当归身辛温。生熟地黄苦甘寒。养
血凉血为臣。五味子酸寒。体轻浮。收神水之散大。人参、甘草、地骨皮、天门冬、枳壳苦甘寒。泻热补气为
佐。柴胡引用为使也。亡血过多之病。有热者。兼服当归养荣汤。
\x石斛夜光丸\x(治内障初起。视觉微昏。空中有黑花。神水变淡绿色。次则睹物成二。神水变淡白色。
久则不睹。神水变纯白色。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