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为用。蜜剂解毒丸主之。不然。药误
病久。终为枯害矣。
\x竹叶泻经汤\x(治眼目瘾涩。稍觉 。视物微昏。内 开窍如针。目痛。按之脓浸出。)
柴胡 栀子仁(炒) 川羌活 升麻 甘草(炙) 川黄连(各五分) 白茯苓
泽泻 赤芍 草决明 车前子(各四分) 黄芩 大黄(各六分) 青竹叶(十片)
上锉剂。水二钟。煎至一钟。食后温服。
上方逆攻者也。先以行足厥阴肝。足太阳膀胱之药为君。柴胡、羌活是也。二经生意。皆总于脾胃。以调
足太阴足阳明之药为臣。升麻、甘草是也。肝经多血。以通顺血脉。除肝邪之药。膀胱经多湿。以利小便。
除膀胱湿之药为佐。赤芍药、草决明、泽泻、茯苓、车前子是也。总破其积热者。必攻必开。必利必除之药
为使。栀子、黄芩、黄连、大黄、竹叶是也。
\x蜜剂解毒丸\x(治证同上)
山栀仁(炒末十两) 杏仁(泡去皮尖取霜二两) 锦纹大黄(末五两) 川石蜜(一斤炼熟)
上末和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百丸。茶汤送下。
上方以杏仁甘润治燥为君。为燥为热之原也。山栀子微苦寒治烦为臣。为烦为热所致也。石蜜甘平
温。安五脏为佐。为其解毒除邪也。大黄苦寒。性走不守。泻诸实热为使。为攻其积。不令其重叠不解也。



<目录>卷二

<篇名>阳衰不能抗阴之病

属性:或问曰。人有昼视通明。夜视罔见。虽有火光月色。终为不能睹物者。何也。答曰。此阳衰不能抗阴之病。谚
所谓雀盲者也。问曰。何以知之。答曰。黄帝生气通天论曰。自古气之通天者。为生之本。天地之间。六合九
州之内。其气无不共贯。人身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又曰。阴阳之气。在人平旦阳气生。日中阳气
隆。日西阳气虚。气门乃闭。又曰。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虚。九窍不通。故知也。问曰。气何以辨其阳耶。答曰。
凡人之气。应之四时者。春夏为阳也。应之一日者。平旦至昏为阳也。应之五脏六腑者。六腑为阳也。问曰。
阳何为而不能抗阴也。答曰。人之有生。以脾胃中州为主。灵兰秘典曰。脾胃者仓廪之官。在五行为土。土
生万物。故为阳气之原。其性好生恶杀。遇春夏乃生长。遇秋冬则敛藏。或有忧思恐怒。劳役饥饱之类。过
而不节。皆能伤动脾胃。脾胃受伤。则阳气下陷。阳气下陷。则五脏六腑之中阳气皆衰。阳气既衰。则五脏
六腑之中阴气独盛。阴气既盛。故阳不能抗也。问曰。何故夜视罔见。答曰。目为肝。肝为足厥阴也。神水为
肾。肾为足少阴也。肝为木。肾为水。水生木。盖亦相生而成也。况怒伤肝。恐伤肾。肝肾受伤。亦不能生也。昼
为阳。天之阳也。昼为阳。人亦应之也。虽受忧思恐怒劳役饥饱之伤。而阳气下陷。遇天之阳盛阴衰之时。
我之阳气虽衰。不得不应之而升也。故犹能昼视通明。夜为阴。天之阴也。夜为阴。人亦应之也。既受忧思
恐怒劳役饥饱之伤。而阳气下陷。遇天阴盛阳衰之时。我之阳气既衰。不得不应之而伏也。故夜视罔所
见也。问曰。何以为治。答曰。镇阴升阳之药。决明夜灵散主之。问曰。病见富贵者乎。贫贱者乎。答曰。忧思恐
怒劳役饥饱。贫贱者固多。富贵者亦不能无之也。
\x决明夜灵散\x(治目至夜则昏。虽有灯月。亦不能睹。)
夜明砂(另研二钱) 石决明(醋 二钱) 羯羊肝(一两生用食猪者用家生猪肝勿用外来并母猪伤目)
二药末和匀。以竹刀切肝作二片。以上药铺于一片肝上。以一片合之。用麻皮缠定。勿令药得泄出。淘
米泔水一大碗。连肝药贮砂罐内。不犯铁器。煮至小半碗。临卧。连肝药汁并服。
上方以石决明镇肾阴益精为君。夜明砂升阳主夜明为臣。米泔水主脾胃为佐。肝与肝合。引入肝经
为使。



<目录>卷二

<篇名>阴弱不能配阳之病

属性:五脏无偏胜。虚阳无补法。六腑有调候。弱阴有强理。心肝脾肺肾。各有所滋生。一脏或有余。四脏俱不足。
此五脏无偏胜也。或浮或为散。是曰阳无根。益之欲令实。翻致不能禁。此虚阳无补法也。膀胱大小肠。三
焦胆包络。俾之各有主。平秘永不危。此六腑有调候也。衰弱不能济。遂使阳无御。反而欲匹之。要以方术
盛。此弱阴有强理也。解精微论曰。心者五脏之专精。目者其窍也。又为肝之窍。肾生骨。骨之精为神水。故
肝木不平。内挟心火。为势妄行。火炎不制。神水受伤。上为内障。此五脏病也。劳役过多。心不行事。相火代
之。五脏生成论曰。诸脉皆属于目。相火者。心包络也。主百脉。上荣于目。火盛则百脉沸腾。上为内障。此虚
阳病也。膀胱小肠三焦胆脉。俱循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