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若下之,更复发汗,
以此表里俱虚,其入必眩冒,冒家汗自出而愈。
【温】太阳病发汗汗不止,眩冒身 动,振振欲擗地,真武汤。
【吹鼻】晕眩鼻塞而烦,此头中寒湿,宜瓜蒂散吹之,取下湿水而愈。



<目录>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篇名>证候

属性:伤寒衄者,经络热盛,迫血妄行出于鼻者为衄也,责其热在表也。阳盛则欲衄。
杂病衄者,责其热在里也。又有不应发汗而强汗之,因致衄者。虽然,伤寒甚,
邪犹在经,然亦不可发汗。虽仲景以桂枝麻黄治衄,非治衄也,欲散其经中邪气耳。伤寒
脉浮,口鼻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是欲衄也。阳明病口鼻干燥而能食,则衄也。伤寒病
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为欲解。太阳发热脉浮紧,身无汗,自衄者愈。若愈衄不止,头汗
出,身无汗,及发热汗不至足者死。
【发散】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再与麻黄汤。有汗脉浮缓而衄,再与桂枝
汤。二方盖为脉浮而设,发散经中邪气,须是的当,方可用之。经曰∶夺血者无汗。若
再汗之,是重虚也。夺汗者无血。俗以血为红汗,盖有旨也。若衄成流者,不服药能自
止也。若点滴者,须是药止。衄家不可大汗,汗之则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胸,不得
眠,不可不慎。
【凉血】太阳病衄血及服桂枝后衄者,为欲解也,犀角地黄汤。凡伤寒及瘟家,应发
汗而失之,热蕴于经而为衄血及吐血者,俱用前方及黄芩芍药汤,不止,用茅花汤。脉浮
大,发热下利,鼻衄干呕者,黄芩芍药汤。
【清利】衄烦而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者,先服五苓散,次服竹叶石膏汤。
【升发】不因下而自利加衄者,麻黄升麻汤。
【温镇】伤寒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
下厥上竭,为难治,当
归四逆汤、黑锡丹。
【水贴】汗后热退血不止,用新汲井水,以草纸数层湿透,贴于顶上及项脊上,温
则易之,必止。



<目录>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篇名>证候

属性:诸阳受邪,其邪在表,当汗不汗,致使血毒入脏,积瘀于内,遂成吐血。是经络热
盛,阳气壅迫,血热妄行,其人发躁必吐血也。
【凉血】服桂枝汤后吐血者,犀角地黄汤、黄芩汤、柏枝汤、芍药地黄汤。凡吐血
鲜红,皆是热也,宜凉之。凡吐血紫黑成块而脉迟细,为瘀血而寒凝也,宜肉桂、丹皮、干
姜之辛散而行之。诸书有载用温热药,亦特过矣。凡失血病多为火载血液妄行,其为寒者千
百之一二也。附子辈讵可轻用?正如烈火,何可益以硝黄?少有差失,遂至不救,可
不慎哉?
【下】当汗不汗,热毒深入,故吐血,瘀血甚者,抵当丸;脉实者,桃仁承气汤、三
黄泻心汤、大黄散。



<目录>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篇名>证候

属性:蓄血者,血在下焦,结聚而不行,蓄积而不散者是也。又云∶热毒流于下而成瘀血,
谓之蓄血。此由太阳随经瘀热在里,血为热所搏,结而不行,蓄于下焦之所致。小腹觉有
硬满,小便自利者是也。年高人小便不利者,韩 和以嚏法通之。
【解】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发狂,血自下,桂枝汤。
【清】阳证溢血当清之,凉血地黄汤。
【下】热在下焦,少腹满,小便自利,其人如狂,桃仁承气汤、抵当汤。轻者,犀
角地黄汤。
【温】阴证下血如豚肝,当温之,芎归白术汤。



<目录>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篇名>证候

属性:冲脉为血之海,所谓血室是也。男女各有此血气,亦各有此冲脉也。冲脉得热,
血必妄行。男子则为下血谵语,妇人则为寒热似疟,皆为热入血室,迫血下行,则为血协
热下利也。有谓下焦虚寒,肠胃不固,清浊不分而便下脓血。是则湿热为病,亦可通
谓寒也。
【和解】太阳病不解,其人如狂,热结膀胱,而血自下者愈。若不瘥,桂枝汤。
小腹硬满,抵当汤。阳明病下血谵语,胸胁满如结胸,夜则见鬼。此为热入血室,小柴胡汤。
【凉血】少阴下血,桃花汤。腹满身热,下脓血如鱼脑,曰湿毒,(同上。)黄连阿
胶汤、地榆散。
【下】下后无表里证,脉数不解,消谷易饥,大便秘,此为瘀血,桃仁承气汤、抵
当汤,或小柴胡汤加桃仁、大黄,效。下焦蓄血,其人狂,小腹急,便利,抵当汤。



<目录>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篇名>证候

属性:大便不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