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胡荽。浓朴、蓖麻忌炒豆。鳖甲忌苋菜。威灵仙、土茯苓忌醋及一切酸味。蜜忌 及生葱。
凡服药,不可杂食肥猪、犬肉,油腻,羹脍,腥臊,陈臭诸物。
凡服药,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葱、诸果、诸滑滞之物。
《琐碎录》云∶凡服药,药气与食气不得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散,则进 食。其药有食前、食后者,皆宜审此。
<目录>卷二十一(附余)
<篇名>医家难事有三情属性:(张介宾着)
一曰病患之情。所谓病患之情者,有素禀之情,如五脏各有所偏,七情各有所 胜。阳脏者,偏宜于凉。阴脏者,偏宜于热。耐毒者,缓之无功。不耐毒者,峻之 为害。此脏气之有不同也。有好恶之情者,不惟饮食有憎爱,抑且举动皆关心。性 好吉者,危言见非。意多忧者,慰安云伪。未信者,忠告难行。善疑者,深言则忌。
此情性之有不同也。有富贵之情者,富多任性,贵多自尊。任性者,自是其是。真 是者,反成非是。自尊者,遇士或慢。自重者,安肯自轻。此交际之有不同也。有 贫贱之情者,贫者衣食不能周,况乎药饵。贱者焦劳不能释,怀抱可知。此调摄之 有不同也。又若有良言甫信,谬说更新,多岐亡羊,终成画饼,此中无主而易乱者 之为害也。有最畏出奇,惟求稳当,车薪杯水,宁甘败亡,此内多惧而过慎者之为 害也。有以富贵而贫贱,或深情而挂牵,戚戚于心,心病焉能心药,此得失之情为 害也。有以急性而遭迟病,以更医而致杂投,惶惶求速,速变所以速亡,此缓急之 情为害也。有偏执者,曰吾乡不宜补,则虚者受其祸。曰吾乡不宜泻,则实者被其 伤。夫十室且有忠信,一乡焉能皆符,此习俗之情为害也。有参、术入唇,惧补心 先痞塞。硝、黄沾口,畏攻神即飘扬。夫杯影亦能为祟,多疑岂法之良,此成心之 情为害也。有讳疾而不肯言者,终当自误。有隐情而不敢露者,安得其详。然尚有 故隐病情,试医以脉者。使其言而偶中,则信为明良。言有弗合,则目为庸劣。抑 孰知脉之常体,仅二十四,病之变象,何啻百千。是以一脉所主非一病,一病所见 非一脉。脉病相应者,如某病得某脉则吉。脉病相逆者,某脉值某病则凶。然则理 之吉凶,虽融会在心,而病之变态,又安能以脉尽言哉。故知一、知二、知三,神 圣谆谆于参伍。曰工、曰神、曰明,精详岂独于指端。彼俗人之浅见,固无足怪;
而士夫之明慧,亦每有蹈此弊者。故忌望闻者,诊无声色之可辨。恶详问者,医避 多言之自惭。是于望、闻、问、切,已舍三而取一,且多有并一未明。而欲得夫病 情者,吾知其必不能也。所以志意未通,医不免为病困。而朦胧猜疑,病不多为医 困乎?凡此皆病患之情,不可不察也。
二曰旁人之情。所谓旁人之情者,如浮言为利害所关,而人多不知检。故或为 自负之狂言,则医中有神理,岂其能测。或执有据之凿论,而病情多亥豕,最所难 知。或操是非之柄,则同于我者是之,异于我者非之,而真是真非,不是真人不识。
或执见在之见,则头疼者云救头,脚疼者云救脚,而本标纲目,反为迂远庸谈。或 议论于贵贱之间,而尊贵执言,孰堪违抗,故明哲保身之士,宁为好好先生。或辨 析于亲疏之际,而亲者主持,牢不可拔,虽真才实学之师,亦当唯唯而退。又若荐 医,为死生之攸系,而人多不知慎。有或见轻浅之偶中而为之荐者,有意气之私浓 而为之荐者,有信其便便之谈而为之荐者,有见其外饰之貌而为之荐者,皆非知之 真者也。又或有贪得而荐者,阴利其酬。关情而荐者,别图冀望。甚有斗筲之辈者,
妄自骄矜,好人趋奉,薰莸不辨,擅肆品评。誉之则盗跖即尧舜,毁之则鸾凤亦鸱 ,洗垢索瘢,无所不至。而怀真抱德之士,必其不侔。若此流者,虽其发言容易,
欣戚无关,其于淆乱人情,莫此为甚。多致明医有掣肘之去,病家起刻骨之疑。此 所以千古是非之不明,总为庸人扰之耳。故竭力为人任事者,岂不岌岌其危哉。凡 此皆旁人之情,不可不察也。
三曰同道人之情。所谓同道人之情者,尤为闪灼,更多隐微。如管窥蠡测,醯 鸡笑天者,固不足道;而见偏性拗,必不可移者,又安足论。有专恃口给者,牵合 支吾,无稽信口。或为套语以诳人,或为甘言以悦人,或为强辩以欺人,或为危词 以吓人,俨然格物君子,此便佞之流也。有专务人事者,典籍经书,不知何物,道 听途说,拾人唾余,然而终日营营,绰风求售,不邀自赴,儇媚取容,偏投好者之 心,此阿谄之流也。有专务奇异者,腹无藏墨,眼不识丁,乃诡言神授,伪托秘传,
或假脉以言祸福,或弄巧以乱经常,最觉新奇,动人甚易,此诈欺之流也。有务饰 外观者,夸张侈口,羊质虎皮。不望色,不闻声,不详问,一诊而药,若谓人浅我 深,我明人昧,此粗疏孟浪之流也。有专务排挤者,阳若同心,阴为浸润。夫是曰 是,非曰非,犹避隐恶之嫌,第以死生之际,有不得不辨者,固未失为真诚之君子。
若以非为是,以是为非,颠倒阴阳,掀翻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