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者,去防己、黄芩,倍附子,
加白术一两。热痢不可用附子。脚弱加牛膝、石斛各一两。身疼痛,加秦艽一两。
腰痛,加桃仁、杜仲各半两。失音加杏仁一两。如或歌或笑,无所不至者,用麻黄
三两,人参、桂枝、白术各二两。去附子、防风、生姜,加当归一两。自汗者,
去麻黄、杏仁,加白术一两。春加麻黄一两;夏加黄芩七钱;秋加当归四两;冬加附子半两。
\x仲景桂枝汤\x(见第十九)
\x二陈汤\x(见第十六)
\x和剂四七汤\x(见第十七)
\x易简星香汤\x 治中风痰盛,服热药不得者。
南星(八钱) 木香(一钱)
每服四钱。水一盏,姜十片,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x苏合香丸\x(见第十八)
\x仲景三物备急丸\x
大黄(一两) 干姜(一两) 巴豆(一两,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上药各须精新。先捣大黄、干姜为末,研巴豆内末中,合捣一千杵,用为散。
蜜和丸亦佳。密器中贮之,莫令泄。主心腹诸卒暴百病,苦中恶客忤,心腹胀满,
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以暖水若酒,服大豆许三四丸。或不下,捧
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瘥;如未瘥,更与三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瘥。若口噤,亦须折齿灌之。
\x本事胜金丸\x 治中风忽然昏倒若醉,形体昏闷,四肢不收,风涎潮于上膈,气闭不通。
生薄荷(半两) 猪牙皂角(二两,槌碎,水一升,二味一处浸,取汁,研成膏) 瓜蒂(末一
两) 藜芦(二两) 朱砂(半两,研)
上将朱砂末二分,与二味末研匀,用膏子搜和,丸如龙眼大,以朱砂为衣。温
酒化下一丸,甚者二丸,以吐为度。得吐即醒,不醒不可治。必用方论中风无吐
法,引金虎碧霞为戒。且如卒暴涎生,声如引锯,牙关紧急,气闭不行,汤药不
能入,命在须臾者,执以无吐法可乎?但不当用银粉药。恐损脾,坏人四肢尔。
(罗谦甫方有粉霜、铅粉,无藜芦。)
\x千金返魂汤\x 治卒感忤,鬼击飞尸。诸奄忽气绝,无复觉。或已死,绞口,口噤不
开。去齿下汤。汤入口不下者,分病患发,左右捉踏肩引之。药下,复增取尽一升,须臾立醒。
麻黄(三两) 桂心(二两) 甘草(一两) 杏仁(七十枚)
上 咀,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肘后方》云∶张仲景方无桂心,只三味。)
\x灸法\x 灸风池、百会、曲池、合谷、风市、绝骨、环跳、肩 、三里等穴。皆灸之
以凿窍疏风。



<目录>卷四

<篇名>风寒脉证第三十六

属性:风伤于卫,浮缓有汗。寒伤于营,浮紧无汗。
风为阳邪,卫为阳气。风阳空疏,卫阳浮越。寒为阴邪,营为阴血。寒阴敛束,
血阴凝泣。故风必伤卫,寒必伤营者,皆类同而象似也。空疏浮越,自当有汗而脉
缓矣。(仲景桂枝汤证。)敛束凝泣,自当无汗而脉紧矣。(仲景麻黄汤证。)



<目录>卷四\风寒脉证第三十六

<篇名>附方

属性:\x仲景桂枝汤\x(见第十九)
\x仲景麻黄汤\x(见第十六)



<目录>卷四

<篇名>暑湿脉证第三十七

属性:暑伤于气,脉虚身热。湿伤于血,脉缓细涩。
暑亦阳邪,性热而散。伤于气分,从其类耳。阳邪伤气,气必烦蒸,故身热。
气散不敛,故脉虚。(宜清暑益气汤、加味香薷饮之类。)湿为水湿,血液相近,伤血亦从其类。
脉缓细涩,流衍渗着之象也。(宜败毒散、和剂五积散之类。)



<目录>卷四\暑湿脉证第三十七

<篇名>附方

属性:\x清暑益气汤\x(见第十六)
\x十味香薷饮\x(见第十六)
\x败毒散\x(活人)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芎 枳壳 白茯苓 桔梗 人参(以上各一两) 甘草(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煎七分,温服。或沸汤点亦得。
治伤寒温疫,风湿风眩,拘蜷,风痰头疼目眩,四肢痛,憎寒壮热,项强睛疼,
及老人、小儿皆可服。或瘴烟之地,或瘟疫时行,或胸多风痰,或处卑湿脚弱,
此药不可缺也。日二、三服,以知为度。烦热口干,加黄芩。
\x和剂五积散\x 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背拘急,恶寒呕吐,或腹痛。又治伤寒发
热,头疼恶风,无问内伤生冷,外感风寒,及寒湿客于经络,腰脚 疼,及妇人经血不调,或难产并治。
白芷 茯苓 半夏(汤洗七次) 当归 芎 甘草(炙) 肉桂 芍药(各三两) 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