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希觏也。可见人身之血,不可测量。诊其脉,皆 洪大有力。以三制将军末子二钱,用枳壳汤少加童便调下。是夜之半,去黑粪数块,其血顿止,再不复 发。后又见一男子,每齿根出血盈盆,一月一发,百药不效,历十余月。每发则昏昧,知其人好饮,
投前剂一服而安。
又一老妪患此,一发五七日,一日约有升余,投前剂亦安,所下皆有黑粪。是知此疾,多阳明热盛 所至者。缘冲、任二脉,皆附阳明,阳明者,多气多血之经也。故一发如潮涌。急则治其标,故投以 釜底抽薪之法,应手而愈。要知肾虚血出者,其血必点滴而出,齿或攸攸而疼,必不如此之暴且甚。
有余不足,最要详认。
<目录>上卷<篇名>三十八、颤振属性:有谓作诸禁鼓栗者,非也。诸禁鼓栗,乃斗牙战摇,似寒而实热也。夫颤振,乃兼木气而言,
惟手足肘前战动,外无凛栗之状。
生生子曰∶颤振者,人病手足摇动,如抖擞之状,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内经 》云∶诸风掉眩,皆属肝木。木主风,风为阳气,阳主动,此木气太过,而克脾土,脾主四肢,四肢者,
诸阳之末,木气鼓之故动,经谓“风淫末疾”者此也,亦有头动而手足不动者,盖头乃诸阳之首,木气 上冲,故头独动而手足不动∶散于四末,则手足动而头不动也。皆木气太过,而兼火之化也。木之畏在金 ,金者土之子,土为木克,何暇生金。《素问》曰∶“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脏也。一水不 能胜二火。”由是木挟火势而寡于畏,反侮所不胜,直犯无惮,《难经》谓木横乘金者 是也。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夫老年阴血不足,少水不能灭盛火,极为难治,
前哲略不及之,惟张戴人治新寨马叟,作木火兼痰而治,得效。遇此症者,当参酌厥旨,而运其精 思云。
<目录>上卷<篇名>三十九、相火篇属性:(附相火辩)
生生子曰∶《内经·气交变大论篇》云∶“南方生热,热生火,其令热,其变消烁,其灾燔 。”
运气五行生死顺逆篇曰∶火主于南,应夏。火之为言,化也,言能化生万物也。六气之中,君火为二之 气,经以热称之。相火为三之气,经以暑称之。暑之与热,皆火令也。六化篇曰∶在地成形,在天为 气,行有五而气有六,以分君火、相火之化。六气化者,谓寒、暑、燥、湿、风、火也。乃天之元气。
六气皆有一化,举大概也。君火之化热,主春末夏初,行暄淑之令,而不行炎暑,应君之德也。相火之 化暑,主于夏。夏之为言,大也,与午同意,炎暑乃行。人有触其气者,皆令气之病也,当从四时令气 之治,非病机中五脏厥阳之火同治也。五脏厥阳之火所致之疾,当从病机之治。盖 令气之火,自外而治者;病机之火,自内而生者。内外致疾之原不同,则治法当合求其所属矣(病机 出《至真要大论篇》)。
<目录>上卷\三十九、相火篇<篇名>附:丹溪《相火篇》辩属性:生生子曰∶火为五行之二,化生之机,在天在人,不可一日而无,诸书虽往往于杂症中言之,然 未有能分君相之名,及明令气之序,是以多认阴火为相火,又有以五志之火为相火,即明达精诣如丹溪 ,而《格致余论·相火篇》,亦以龙雷之火为相火,又分君火为人火,相火为天火,愚甚惑焉。尝按 《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有壮火气衰,少火气壮之言,《天元纪大论篇》有君火以名,相火以位之言,
并无天火、人火、龙雷火之说,至丹溪而始言之。何哉?愚度丹溪之意,既谓肝肾之阴悉具相火,是以 指肝肾之阴火为相火。又曰∶见于天者,出于龙雷,则木之气;出于海,则水之气。或以龙雷皆动物,凡 动皆属火,故以相火为天火耶。假若以动皆属火,而遂以相火为天火,然则君火亦有动之时也,独不可属 之天哉?愚谓火为造化生息之机,不能不动,第不可以妄动。火有天人之分,不 可以君相分属天人。何言之?盖天有六气,君火主二之气,相火主三之气,是君相皆可以天火称也。人有 十二经,十二经中心为君火,包络、三焦为相火,是君相皆可以人火称也。故以天之六气言,则二之气,
三之气,岁岁若是,为亘古不易之常运。以人身言,则心为君火,包络三焦为相火,亦亘古不易之定论。
君火、相火,皆有定体,以裨助生生不息之功,不可一日而无,故曰∶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
不能有生。若彼肝肾虽皆有火,乃五志之淫火,而非五行之正火,致人疾而为元气之贼,不可一日而有也 。今丹溪不以六气之火为天火,而以肝肾阴火为龙雷之火,为天火;不以七情所感之火为人火,而以君火 为人火。夫肝藏血,肾藏精,彼谓悉具相火,愚不知其何所见也。
且经以君火主春末夏初,二之气,以热称之,丹溪乃谓经以暑与湿言之。夫暑,属三之气,湿,属四之 气,各有主之者,与君火何预?经以相火主三之气,以暑称之,丹溪乃言经以火称之,谓其暴悍酷烈于君 火指为元气之贼,大与经旨相抵牾。所以然者,良由认相火未真,故其立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