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45-医宗金鉴-第199页

外感内伤,皆以补 虚为主,而仲景拈伤寒中之风伤卫发热,仍以表里阴阳去邪为训。故云:产后中风,
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汗出,乃太阳表未解也。但心下闷干呕,是 外邪入于胸中之里。太阳表里有邪,谓之阳旦证,故以桂枝汤加黄芩而为阳旦汤。以 风邪在表,故用桂枝解肌,邪入胸膈之间,当以清凉解其内热,故加黄芩,正谓不犯 其虚,是益其余,不补正而正自补,不驱邪而邪自散,斯为产后感冒入神之妙方也。
奈后人不察其理,反谓芍药酸寒,能伐生生之气,桂枝辛热,恐伤其血,弃而不用,
以致病剧不解,只因未窥仲景门墙耳!故『千金方』以此加饴糖、当归,为当归建中 汤,治产后诸虚或外感病。推仲景之意,尝以此汤加减出入,治产后诸病,屡获神效 ,故表出之。
尤怡曰:夫审证用药,不拘日数,表里既分,汗下斯判。上条里热成实,虽产后七、
八日,与大承气而不伤于峻;此条表不解,虽数十日之久,与阳旦汤而不虑其散,非 通于权变者,未足语此也。
<目录>卷三\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篇名>阳旦汤方属性:即桂枝汤内加黄芩,桂枝汤方见下利中。
@@@ 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按】
「产后中风」之下,当有「病痉者」之三字,始与方合。若无此三字,则人参、附子 施之于中风发热可乎?而又以竹叶命名者,何所谓也?且方内有颈项强用大附子之文 ,本篇有证无方,则可知必有脱简。
【注】
产后汗多,表虚而中风邪病痉者,主之竹叶汤,发散太阳、阳明两经风邪。用竹叶为 君者,以发热,面正赤,有热也;用人参为臣者,以产后而喘,不足也;颈项强急,
风邪之甚,故佐附子;呕者气逆,故加半夏也。
【集注】
程林曰:产后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今证中未至背反张,而发热面赤头痛 ,亦风痉之渐也。
<目录>卷三\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篇名>竹叶汤方属性:竹叶一把 葛根三两 防风一两 桔梗 桂枝 人参 甘草各一两 附子(炮)一枚 大枣十五枚 生姜三两 右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温覆使汗出。颈项强,用大附子一枚,
破之如豆大,前药扬去沫。呕者,加大半夏半升洗。
@@@ 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按】
此条文义,证药未详。
<目录>卷三\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篇名>竹皮大丸方属性:生竹茹二分 石膏二分 桂枝一分 甘草七分 白薇一分 右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二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喘 者,加柏实一分。
【集解】
『济阴纲目』云:中虚不可用石膏,烦乱不可用桂枝,此方以甘草七分,配众药六分 ,又以枣肉为丸,仍以一丸饮下,可想其立方之微,用药之难,审虚实之不易也。仍 饮服者,尤虑夫虚虚之祸耳!用是方者,亦当深省。
@@@ 产后下利及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按】
此条文义,证药不合,不释。
<目录>卷三\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篇名>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属性:白头翁 甘草 阿胶各二两 秦皮 黄连 蘖皮各三两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内胶,令消尽,分温三服。
<目录>卷三<篇名>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属性:@@@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 ,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疼痛,
与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在下 来多,经候不匀,令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烦 ,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 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 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
【按】
此条为妇人杂病提纲,当冠篇首,以揭病情。在下来多之「来」字,当是「未」字。
本条皆经水断绝之脉,若系来多,则与上文不合,与下文经候不匀亦不合。又本条内 有「此皆带下」一句,当在「非有鬼神」之下,文义相属,是传写之□。
【注】
此条为妇人诸病纲领,其病之所以异于男子者,以其有月经也。其月经致病之根源,
则多因虚损,积冷、结气也。三者一有所感,皆能使经水断绝。至有历年寒积胞门,
以致血凝气结而不行者。先哲云:女子以经调为无病,若经不调,则变病百出矣。以 下皆言三者阻经之变病,其变病之不同,各因其人之脏腑、经络、寒热、虚实之异也 。如寒外伤经络,其人上焦素寒,则凝坚在上,故上焦胸肺受病也。形寒伤肺,则气 滞阻饮,故呕吐涎唾也。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