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危至极点,后幸用药得宜,犹能挽回,然亦险矣。谚
有“走马看伤寒”,言其病势更改之速也。至治温病亦何独不然哉。又此证过午所以如此加剧者,亦
以其素本阴虚,又自黎明下痢脓血多次,则虚而益虚,再加以阴亏之虚热,与外感之实热相并,
是以其精神即不能支持。所赖方中药味无多,而举凡虚热实热及下痢所生之热,兼顾无遗,且又煎一
大剂分三次温饮下,使药力前后相继,此古人一煎三服之法。愚遵此法以挽回险证救人多矣。
非然者则剂轻原不能挽回重病,若剂重作一次服病患又将不堪。惟将药多煎少服,
病愈不必尽剂,此以小心行其放胆,洵为挽回险病之要着也。



<目录>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篇名>18.温病兼下痢

属性:袁姓妇,年三十六岁,得温病兼下痢证。
\x病因\x 仲秋乘火车赴保定归母家省视,往来辛苦,路间又兼受风,遂得温病兼患下痢。
\x证候\x 周身壮热,心中热而且渴,下痢赤多白少,后重腹疼,一昼夜十余次,舌苔白浓,中心
微黄,其脉左部弦硬,右部洪实,一息五至。
\x诊断\x 此风温之热已入阳明之腑,是以右脉洪实,其炽盛之肝火下迫肠中作痢,是以左脉弦硬。
夫阳明脉实而渴者,宜用白虎加入参汤,因其肝热甚盛,证兼下痢,又宜以生山药代粳米
以固下焦气化,更辅以凉肝调气之品,则温与痢庶可并愈。
\x处方\x 生石膏(三两捣细) 野党参(四钱) 生怀山药(一两) 生杭芍(一两) 知母(
六钱) 白头翁(五钱) 生麦芽(四钱) 甘草(四钱)
将药煎汤三盅,分三次温饮下。
\x复诊\x 将药分三次服完,温热已退强半,痢疾已愈十之七八,腹已不疼,脉象亦较前和平,遂即原方
略为加减俾再服之。
\x处方\x 生石膏(二两捣细) 野台参(三钱) 生怀山药(八钱) 生杭芍(六钱)
知母(五钱) 白头翁(五钱) 秦皮(三钱) 甘草(三钱)
共煎汤两盅,分两次温服下。
\x效果\x 将药煎服两剂,诸病皆愈,惟脉象似仍有余热,胃中似不开通懒于饮食。俾用鲜梨、鲜藕、
莱菔三者等分,切片煮汁,送服益元散三钱许,日服两次,至三次则喜进饮食,脉亦和平如常矣。
\x帮助\x 凡温而兼痢之证,最为难治。盖温随下痢深陷而永无出路,即痢为温热所灼而益加疼坠,
惟石膏与人参并用,能升举下陷之温邪,使之徐徐上升外散。而方中生山药一味,在
白虎汤中能代粳米以和胃,在治痢药中又能固摄下焦气化,协同芍药、白头翁诸药以润肝滋肾,
从容以奏肤功也。至于麦芽炒用之为消食之品,生用之不但消食实能舒发肝气,宣散
肝火,而痢病之后重可除也。至后方加秦皮者,取其性本苦寒,力善收涩,借之以清热补虚,原
为痢病将愈最宜之品。是以《伤寒论》白头翁汤中亦借之以清厥阴热痢也。



<目录>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篇名>19.温病兼下痢

属性:天津姚姓媪,年六旬有二,于孟秋得温病兼下痢。
\x病因\x 孟秋天气犹热,且自觉心中有火,多食瓜果,又喜当风乘凉,遂致病温兼下痢。
\x证候\x 周身灼热,心中热且渴,连连呻吟不止,一日夜下痢十二三次,赤白参半,后重腹疼,
饮食懒进,恶心欲呕,其脉左部弦而兼硬,右部似有力而重按不实,数近六至。延医治疗近旬日,病益加剧。
\x诊断\x 其左脉弦而兼硬者,肝血虚而胆火盛也。其右脉似有力而重按不实者,因其下痢久而气化
已伤,外感之热又侵入阳明之腑也。其数六至者,缘外感之热灼耗已久,而其真阴大有
亏损也。证脉合参,此乃邪实正虚之候。拟用拙定通变白虎加人参汤,及通变白头翁汤二方相并治之。
\x处方\x 生石膏(二两捣细) 野台参(四钱) 生怀山药(一两) 生杭芍(一两)
白头翁(四钱) 金银花(四钱) 秦皮(二钱) 生地榆(二钱)
甘草(二钱) 广三七(二钱轧细) 鸦胆子(成实者五十粒去皮)
共药十一味,先用白糖水送服三七、鸦胆子各一半,再将余药煎汤两盅,分两次温服下。至煎渣
再服时,亦先服所余之三七、鸦胆子。
\x复诊\x 将药煎服日进一剂,服两日表里之热皆退,痢变为泻,仍稍带痢,泻时仍觉腹疼后重
而较前轻减,其脉象已近平和,此宜以大剂温补止其泄泻,再少辅以治痢之品。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炒怀山药(一两) 龙眼肉(一两) 大云苓片(三钱)
生杭芍(三钱) 金银花(三钱) 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