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化,则小便利矣。肺主气,肾藏志。孟夫子云∶“夫志,气之帅也”。润肺之功归 于补肾,其益气力强志之训,即可于孟夫子善养刚大之训悟之也。第此理难与时医道耳!
叶天士云∶淫羊藿浸酒治偏风不遂,水涸腰痛。
<目录>卷之三\中品<篇名>荆芥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寒热,鼠 瘰 ,生疮,破结聚气,下淤血,除湿疸。
【参】 荆芥气温,禀木气而入肝胆。味辛无毒,得金味而入肺。气胜于味,以气为主 ,故所主皆少阳相火、厥阴风木之症。寒热往来,鼠 瘰 、生疮等症,
乃少阳之为病也;荆芥辛温以发相火之郁,则病愈矣。饮食入胃,散 精于肝,肝不散精,则气滞而为积聚;肝藏主血,血随气而营运;肝气一滞,则血亦滞而为 淤,乃厥阴之为病也。荆芥辛温以达肝木之气,则病愈矣。其除湿疸者,以疸成于湿;荆芥 温而兼辛,辛入肺而调水道,水道通则湿疸除矣。今人炒黑,则变为燥气而不能达,失其辛 味而不能发,且谓为产后常用之品,昧甚!
<目录>卷之三\中品<篇名>麻黄内容:气味苦、温,无毒。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 寒热,破症坚积聚。(去节根。)
陈修园曰∶麻黄气温,禀春气而入肝;味苦无毒,得火味而入心。心主汗,肝主疏泄,
故为 发汗上药。其所主皆系无汗之症。太阳证中风伤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而喘系宜麻黄以 发汗。但热不寒,名曰温疟,热甚无汗、头痛,亦宜麻黄以发汗。咳逆上气,为手太阴之寒 证;发热恶寒,为足太阳之表证;亦宜麻黄以发汗。即症坚积聚为内病,亦系阴寒之气,凝 聚于阴分之中,日积月累而渐成;得麻黄之发汗,从阴出阳,则症坚积聚自散。凡此皆发汗 之功也。
根节古云止汗,是引止汗之药,以达于表而速效,非麻黄根节自能止汗,旧解多误。
<目录>卷之三\中品<篇名>葛根内容:气味甘、辛、平,无毒。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目录>卷之三\中品<篇名>葛谷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下痢十岁以上。
叶天士曰∶葛根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辛无毒,得地金土之味,
入足 阳明燥金胃。其主消渴者,辛甘以升腾胃气,气上则津液生也。其主身大热者,气平为秋气 ,秋气能解大热也。脾有湿热,则壅而呕吐,葛根味甘,升发胃阳,胃阳鼓动,则湿热下行 而呕吐止矣。诸痹皆起于气血不流通,葛根辛甘和散,气血活诸痹自愈也。阴者从阳者也,
人 味 ;平者,金之和气;所以解诸毒也。
张隐庵曰∶元人张元素谓∶“葛根为阳明仙药,若太阳初病用之,反引邪入阳明等论,
皆臆 方,有葛根汤治太阳病项背几几;又治太阳与阳明合病。”若阳明本 病,只有白虎承气诸汤,并无葛根汤证,况葛根主宣通经脉之正气以散邪,岂反引邪内入耶!
前 人学不明经,屡为异说,李时珍一概收录,不加辨正,学人看本草发明,当 合经论参究,庶不为前人所误。
<目录>卷之三\中品<篇名>黄芩内容:气味苦、寒、无毒。主诸热,黄胆,肠 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陈修园曰∶黄芩与黄连、黄柏皆气寒味苦而色黄,主治大略相似。大抵气寒皆能除热,
味苦皆能燥湿,色黄者皆属于土,黄而明亮者则属于金,金借土之色以为色,故五金以黄金 为贵也。但黄芩中空似肠胃,肠为手阳明,胃为足阳明。其主诸热者,指肠胃诸热病而言也。
黄胆为大肠经中之郁热;
肠泄痢者,为大肠腑中之郁热。逐水者,逐肠中之水。下血闭者,
攻肠中之蓄血。恶疮疽蚀火疡者,为肌肉之热毒;阳明主肌肉,泻阳明之火即所以解毒也。
《本经》之言主治如此,仲景于少阳经用之∶于心下悸易茯苓,于腹痛易芍药,又于《本经 》言外别有会悟也。
<目录>卷之三\中品<篇名>元参内容:气味苦、微寒,无毒。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明目。
陈修园曰∶元参所以治腹中诸疾者,以其启肾气上交于肺,得水天一气,上下环转之妙 用也 张隐庵注解甚妙,详于丹参注中。其云主产乳余疾者,以产后脱血则阴衰,而火无所制。
治 之以寒凉既恐伤中,加之以峻补又恐拒隔,惟元参清而带微补,故为产后要药。令人目明者 ,黑水神光属肾,自能明目也。
<目录>卷之三\中品<篇名>丹参内容:气味苦、微寒,无毒。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 ,益气。
张隐庵曰∶丹参、元参皆气味苦寒,而得少阴之气化。但元参色黑,禀少阴寒水之精而 上通 于天;丹参色赤,禀少阴君火之气而下交于地;上下相交,则中土自和。故元参下交于上,
而治腹中寒热积聚;丹参上交于下,而治心腹寒热积聚。君火之气下交,则土温而水不泛溢 ,故治肠鸣幽幽如走水。破症除瘕者,治寒热之积聚也;止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