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36-本草述钩元-第156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甚而燥热合湿。致伤阴阳之络以病血溢。惟兹味由纯阴以凉血。乃 能达其阴而燥平。燥平则阳得合阴以为用。而收令行矣。此肠风泻血所以奏功欤。故花之用 在凉诸血。而下血尤有专功。实结于秋。似得金气而疏导风热为胜。以实之苦逊于花。而咸 亦少逊。不能不稍为差等也。(如不少异。何以肠风黑散。花实并用。)抑花开于夏。何以凉 血较胜。盖当至阳之化育。而得钟纯阴之性味。正与血之原于水而成于火者合也。且气味苦 平。平亦辛也。统悉斯义。可以知其能矣。 又用以凉血。而却为气分药者。阳出于阴中也。
肝为从阴达阳。乃阴气首出之脏。而司风木之化者。此树结实于六七月。时值土金递旺。能 令肝脏血凉。且俾肝气得所养。所以久服而目明且益气也。
槐性苦寒。凡虚寒脾胃作泻。及阴虚血热而非实热者。外证虽同。却不宜服。(仲淳)
〔修治〕 槐实微炒用。 槐花未开时采收。陈久者良。 拣净。酒浸微炒。若以止血。


气味苦平。 洗疮及痔核并阴囊下湿痒。 青枝烧沥。涂癣。 黑。揩牙去虫。 八月 断大枝。候生嫩叶。煮汁酿酒。疗大风痿痹甚效。 灸痔法。以槐枝浓煎汤。先洗痔。便以 艾灸其上。七壮。以知为度。昔有患痔乘骡。其痔大剧。状如胡瓜。热气如火。至驿。僵仆 。用此法灸至三五壮。忽觉热气一道入肠中。因大转泻。先血后秽。其痛甚楚。泻后。遂失 胡瓜所在。



气味苦寒。 治一切风。化涎。肝脏风筋脉抽掣。急风口噤。四肢不收顽痹。或毒 风周身如虫行。或破伤风口眼偏斜。腰背强硬。 汤散丸煎。或杂诸药。任用。

【目录】卷二十三\乔木部【篇名】秦皮内容:出陕西州郡及河阳。其木似檀。枝干皆青绿。叶细如匙。虚大不光。并无花实。皮上有 白点。
味苦。气寒微。沉也。降也。入足厥阴少阳经。 大戟为之使。恶吴茱萸。 主治风寒 湿痹洗洗寒气。(如冷水浇)洗肝益精。除热。疗目中青翳白膜。去两目赤肿疼痛。久热风 泪不止。治热痢下重。下焦虚。疗妇人崩带。作汤浴小儿惊痫风热。秦皮水浸。即青碧。青 入肝。风邪为病。先见于色。当为肝之风药。
〔论〕 本经秦皮首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是所谓除热者。即其散风寒湿之痹。
不致郁而为热也。继云疗目中青翳白膜。夫东垣论青白翳有曰。阴盛阳虚。则九窍不通。令 青白翳见于大 。乃足太阳少阴经中郁遏。厥阴肝气。不得上通于目。故青白内阻也。以此 相证。则秦皮退热之功。不专散肝经之风寒湿痹哉。日华子定其用曰洗肝。为能祛寒水之阴 以达阳。不致郁而为热。得还其敷和之平气也。故伤寒传经至厥阴。仲景用此为主药。可谓 得先圣之精诣矣。(传经之热。正因寒郁。)别录疗男子少精。妇人带下。何以明之。张子和 曰。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皆属带脉。因诸经上下往来。遗热于带脉之间。
客热郁抑。遂致白物淫溢。男子因溲而下。女子绵绵而下也。经曰。带脉起于季肋足厥阴之 章门穴。同足少阳循带脉穴。围周一身。如束带然。若是。则带下之病。焉得不取责于肝乎。
夫冲任督皆本于肾。皆以肝行其化。秦皮达其阴之郁阳者。即能祛其阳之伤阴者。如带下之 疗。在除湿热。即本经达风寒湿痹之气。而便以除热之治也。粗工漫同苦寒之味言其退热。
岂知本经止言其气微寒。而甑权又言气平。不依然敷和之春气哉。至于男子益精。当思冲任 督俱起于肾。俱行化于肝。以默识此味之功矣。经曰。两神相搏谓之精。两神者。阴阳二气 也。肝以一阴为独使。下合于任。上会于督。阴阳之相搏 也。岂其微哉。(肝得行其化。
则阴中之阳。所谓元气者自盛。气盛则精盈。修真家亦是此理。)
〔辨治〕 去骨取皮。渍水。水色侵碧。书纸纸面略青者真。
【目录】卷二十三\乔木部【篇名】皂荚内容:亦名皂角。 一种小如猪牙。一种长而肥浓多脂良。一种长而瘦薄枯燥者。不取。
味辛微咸。气温。有小毒。气味俱浓。浮而散。阳也。入足厥阴经气分。及手太阴手足 阳明经气分。 搜肝风。泻肝气。通关节。开痰涎。治中风口噤。风邪痫疾。并中暑风。中 气中恶痰厥。鬼魇猝死。(为末吹鼻)急喉痹风。肿塞疼痛。头风猝痛。脑宣。及风涎眩晕。
痰结(治肺有寒邪。黑痰胶固不可拔。而为喘咳者。)喘咳。(痰嗽咳逆。坐不得卧。为末蜜 丸服之。)胸膈痞塞。甚为症癖。更痰逆呕吐。除风湿肿满。利二便关格。开胃通肺及大肠 气。(皂荚一嗅随嚏。若磁石之吸铁然。其亦肺邪出路耶。)治风疠杀虫。散疮肿(和酒煎膏。
贴一切肿毒止痛。)风痹。除死肌疥癣。烧烟熏久痢脱肛。 活人书治阴毒正气散。用皂荚 引入厥阴经也。 皂荚禀木气而兼火金之性。(仲淳) 皂荚属金。其味辛。而性燥。金胜 木。燥胜风。故入厥阴治风木之病。气浮而散。吹之导之。则通上下诸窍。(濒湖)皂荚喜 铁。得铁即有所生。铁器遇之而坏。有吸铁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