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食之。至效。
〔论〕佳梨多产于北土。而实又结于秋。其花色白。如雪之六出。禀金气以吐至阴之秀。
而
至
固
。当病舌卷不能言。夫搏坚而长。肝邪乘心也。所云阳搏阴。当以肝邪为首矣。人身心肾。
虽水火互宅。然每每患于不交。以阴不至于阳也。其阳中有阴。为离中坎母者。属手太阴肺
脉
亦且
之治
肺寒咳嗽。脾家泄泻腹痛。及妇人产后。小儿痘后。咸忌。(仲淳)
〔修治〕与萝卜相间收藏。或削梨蒂。种于萝卜上藏之。皆可经年不烂。
<目录>卷十七\山果部
<篇名>木瓜
内容:惟蒂间别有重蒂似乳者。为木瓜。处处有之。出宣城者。皮薄。色赤黄。香而甘酸。
津润不木。胜于他处。其圆小于木瓜。味木而酸涩者。为木桃。似木瓜而无鼻。大于木桃。
味
味甘而酸。气温。气薄味浓。降多于升。阳中阴也。入足厥阴及手足太阴血分。主治霍
乱大
气奔
助谷
末
皮白
五加皮
蒸木瓜
至发动
一个
末各半两。
干。再浸蒸
项强筋急不
此必先从
兑。阴旺阳
木瓜二个。去瓤。入没药二两乳香二钱半于内。饭上蒸三四次。捣烂为膏。每用三钱。
地汁半盏。无灰酒二盏。暖化温服。及都梁丸。(用香白芷一味蜜丸)服之而愈。肾脏虚
气攻腹胁。胀满疼痛。用大木瓜三十枚。去皮核。剜空。以甘菊花末青盐末各一斤填满
笼内蒸熟。捣成膏。入新艾茸二斤搜和。丸如梧子大。每米饮下三十丸。日二。脐下绞
木瓜三片。桑叶七片。大枣三枚。水三升。煮半升。顿服即愈。
〔论〕木瓜味酸而气温。酸先有甘。甘三酸七。是兼稼穑之化以和血。更合津润之气以
养筋
始也。
育肝之体
脾肺之气
粉。即失
至于转筋。
气反戾。
脾胃以病
凌戾之暴
或曰。木瓜功
以木
交。
中之
如阳
降也。
和则阴
筋脉弦
之先导
先导者
抑此味
风。而
风药胜
辛。阳
言筋病
挛缩。
别焉。
腰肾脚
其德为
失所养
势益奋
病。不
谓功不尽
〔修治〕忌犯铁器。以铜刀削去硬皮并子。切片晒干入药用。陈久者良。
<目录>卷十七\山果部
<篇名>山楂
内容:类有二种。一种小者呼棠 (音求)子。树高数尺。三月开白花。实如小林檎。九月乃
熟。可入药用。
气味酸甘。微温。入足太阴阳明经。健脾胃。消饮食。(善去腥膻油腻之积)
并积聚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小儿痘疹不快。疗小肠疝气及腰痛。方书治疟
肿胀满。溲血蓄血。不能食泄泻。核主催生。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山楂
砂糖服之。立效。痘疹不快。用山楂五个。酒煎入水温服即出。又痘疹干黑危困者。
子为末。紫草煎酒。调服一钱。山楂禀木气而生。同矾红黄连红曲。消内积。同红曲麦
皮肉蔻白术砂仁浓朴。能消食健脾。同生地当归牛膝续断益母草泽兰丹皮蒲黄芍药。治
儿枕作痛。偏坠疝气。楂肉茴香炒各一两。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汤下
人腰痛及腿痛。用棠 子鹿茸炙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日二服。
〔论〕山楂味酸有甘。气又微温。甘味归于气之微温。而本于酸以行之。是木为土主。
以行
秋。是
于中土。
痰饮痞满
化。即在
于身半以下
一节尽之矣
肝。而效
一
冷。而亦
结滞。此
积滞。当与补
湖)
〔修治〕霜后取带熟者。去核曝干。或蒸熟。去皮核。捣作饼子。日干用。
<目录>卷十七\山果部
<篇名>柿
内容:原青绿色。收置器中。自然红熟。为生柿。用大柿去皮捻扁。晒露至干。纳瓮中。待生
白霜。取出。谓之白柿。令人呼为柿饼。二种宜治病。生柿性冷。日干作柿饼。稍杀其冷性
。当酌于证以对待之。
味甘平涩。性冷。入手足太阴血分。开胃(治上焦痰热。俾胃先受其甘冷之益。)涩肠。
消痰止
中
嗽止血之功
柿寒气稍减。
下血十年者。
以他药杂之。
煎匀。下柿煮
上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