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按∶此记所载漏篮,即雷 所谓木鳖子,
大明所谓虎掌者也。其鬲子,即乌喙也。天锥,即天雄之类,医方亦无此名,功用当相同尔。
【修治】保升曰∶附子、乌头、天雄、侧子、乌喙,采得,以生熟汤浸半日,勿令灭气,
出以白灰 之,数易使干。又法∶以米粥及糟曲等
颂曰∶五物收时,一处造酿。其法∶先于六月内,造大小面曲。未采前半月,用大麦煮成粥,
以曲造醋,候熟去糟。其醋不用太酸,酸则以水解之。将附子去根须,于新瓮内淹七日,日
搅一遍,捞出以疏筛摊之,令生白衣。乃向慢风日中晒之百十日,以透干为度。若猛日,则
皱而皮不附肉。
时珍曰∶按《附子记》云∶此物畏恶最多,不能常熟。或种美而苗不茂,或苗秀而根不
充,或以酿而腐,或以曝而挛,若有神物阴为之者。故园人常祷于神,目为药妖。其酿法∶
用醋醅安密室中,淹覆弥月,乃发出晾干。方出酿时,其大有如拳者,已定辄不盈握,故及
一两者极难得。土人云∶但得半两以上者皆良。蜀人饵者少,惟秦陕闽浙人宜之。然秦人才
市其下者,闽浙才得其中者,其上品则皆贵人得之矣。
弘景曰∶凡用附子、乌头、天雄,皆热灰微炮令拆,勿过焦。惟姜附汤生用之。俗方每
用附子,须甘草、人参、生姜相配者,正制其毒故也。
曰∶凡使乌头,宜文武火中炮令皴拆,擘破用。若用附子,须底平有九角如铁色,一
个重一两者,即是气全。勿用杂木火,只以柳木灰火中炮令皴拆,以刀刮去上孕子,并去底
尖,擘破,于屋下平地上掘一土坑安之,一宿取出,焙干用。若阴制者,生去皮尖底,薄切,
以东流水并黑豆浸五日夜,漉出,日中晒干用。
震亨曰∶凡乌、附、天雄,须用童子小便浸透煮过,以杀其毒,并助下行之力,入盐少
许尤好。或以小便浸二、七日,拣去坏者,以竹刀每个切作四片,井水淘净,逐日换水,再
浸七日,晒干用。
时珍曰∶附子生用则发散,熟用则峻补。生用者,须如阴制之法,去皮脐入药。熟用者,
以水浸过,炮令发拆,去皮脐,乘热切片再炒,令内外俱黄,去火毒入药。又法∶每一个,
用甘草二钱,盐水、姜汁、童尿各半盏,同煮熟,出火毒一夜用之,则毒去也。
【气味】辛,温,有大毒。《别录》曰∶甘,大热。普曰∶神农∶辛;岐伯、雷公∶甘,
有毒;李当之∶苦,大温,有大毒。
元素曰∶大辛大热,气浓味薄,可升可降,阳中之阴,浮中沉,无所不至,为诸经引用
之药。
好古曰∶入手少阳三焦命门之剂,其性走而不守,非若干姜止而不行。
赵嗣真曰∶熟附配麻黄,发中有补,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是也。生附
配干姜,补中有发,仲景干姜附子汤、通脉四逆汤是也。
戴原礼曰∶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性缓,得桂则补命门。
李焘曰∶附子得生姜则能发散,以热攻热,又导虚热下行,以除冷病。
之才曰∶地胆为之使。恶蜈蚣。畏防风、黑豆、甘草、人参、黄 。
时珍曰∶畏绿豆、乌韭、童溲、犀角。忌豉汁。得蜀椒、食盐,下达命门。
【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寒湿 ,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症坚积聚血瘕,金
疮(《本经》)。腰脊风寒,脚疼冷弱,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强阴,坚肌骨,又
堕胎,为百药长(《别录》)。温暖脾胃,除脾湿肾寒,补下焦之阳虚(元素)。除脏腑沉寒,
三阳厥逆,湿淫腹痛,胃寒蛔动,治经闭,补虚散壅(李杲)。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好古)。
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柔 癫痫,小儿慢惊,风湿麻痹,肿满
香港脚,
头风,肾厥头痛,暴泻脱阳,久痢脾泄,寒疟瘴气,久病呕哕,反胃噎膈,痈疽不敛,久漏
冷疮。合葱涕,塞耳治聋(时珍)。
<目录>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
<篇名>乌头
内容:(即附子母)
【主治】诸风,风痹血痹,半身
素)。除寒湿,行经,散风邪,破诸积冷毒(李杲)。补命门不足,肝风虚(好古)。助阳退
阴,功同附子而稍缓(时珍)。
【发明】宗 曰∶补虚寒须用附子,风家即多用天雄,大略如此。其乌头、乌喙、附子,
则量其材而用之。时珍曰∶按王氏《究原方》云∶附子性重滞,温脾逐寒。川乌头性轻疏,
温脾去风。若是寒疾即用附子;风疾即用川乌头。一云∶凡人中风,不可先用风药及乌附。
若先用气药,后用乌附乃宜也。又凡用乌、附药,并宜冷服者,热因寒用也。盖阴寒在下,
虚阳上浮。治之以寒,则阴气益甚而病增;治之以热,则拒格而不纳。热药冷冻饮料,下嗌之后,
冷体既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