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舅姑殁者也。”据此则舅姑在时,必无庙见之礼。故《仪礼》言“昏之正礼无庙见”。《朱子家礼》始云:“三日主人以妇见于祠堂。”主人即舅也。此则舅姑在者,亦有“庙见”矣。盖新妇初来,自祖以上,苟其生存,礼必当见。今既殁而行庙见之礼,亦准情酌理之至者。但古义不可不知,须知“庙见”二字,实不祥之语〖又案:朱子定《仪礼》,取“三月祭行”,为舅姑存者之通礼,而三月奠菜,为礼之变者,附于祭行之后〗。  
  归宁之礼,今世通行,说者谓为非礼。然亦人情所不容已者,安得遽谓之非礼乎?近见黄元同《礼说略》,有“妇人归宁”一条,考之颇详。其言曰:“旧说女子之适人者,不归宁其兄弟。故父母在则归宁,殁则否,是说依据《诗序》。以周窃疑其不近情,尝举此以问诸当世硕儒,则曰:‘《记》言:女子子既嫁而反,兄弟不与同坐食。是古人严男女之辨也。’以周谓女子子之归宁,不必与兄弟同坐食。且归宁于父母在时,岂可同坐食于兄弟乎?是不与兄弟同坐食,初无分父母之在不在,而父母殁之不归宁,正不关于不同坐食之故矣。因反复思之而得一解焉,为之说曰:《诗序》三言归宁不得,并以嫁诸侯适异国为文,此固据诸侯言之耳。诸侯娶于异国,其往反之为涂远,为时久,为礼繁,故父母殁不归宁也。若大夫以下不外娶,则归宁其兄弟者有之矣。郑笺《序》曰:‘国君夫人父母在则归宁,殁则使大夫宁于兄弟。’郑据国君夫人礼立说,甚得《序》意。《仪礼》‘丧服不杖期’章曰:‘女子子适人者,为其昆弟之为父后者。’传曰:‘妇人虽在外,必有归宗。’郑注曰:‘父虽卒犹自归宗。’贾疏曰:‘知义然者,父母在,嫁女归宁父母,无须归宗子。传言妇人虽在,外必归宗,明是据父母卒者。’又考之《丧服经传通例》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于士庶人曰适人,此云‘女子子适人’者,是据大夫以下言〖鬯案: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于士庶人曰适人,今据“适人”为大夫以下之妻,似尚唐突。大夫一层也〗。则大夫以下之妻,虽父母殁而有归宁者,审矣。特非国君夫人之礼也。郑笺《诗序》言‘国君夫人于父母殁,则使大夫宁于兄弟’,其注《仪礼》又言‘父虽卒,犹自归宗’,合读二文,夙疑顿释。”   
  或谓古人,婿父与女父无相见之礼,故《仪礼》无婿父女父相见之文。予谓《士相见礼》,次于《昏礼》之后,安知非即指男女两亲家相见邪?且《小戴》、《士相见》独无义,亦可会。

  跋
  并非“闲谈”,均是正语。由其胸罗异书,借题发挥,不禁如万斛泉源,随地涌出。是名著作,是好文字,弗以游戏目之。已丑小春下浣七十八叟梅老人跋于澧溪潘氏之梦云仙馆。

  此所谓解人颐者,乃知经生须韵人为之。辛卯荷花生后二日吴淞眉韵旧主拜读一过。

  读先生大着,虽以“闲谈”名,而酌古证今,考断精确。至论“门包”、“酬媒”、“答拜”诸条,尤为有功于世君子。立言足挽敝俗,吾于此书益信。壬辰如月胡咸章拜读。

  此书为潘甥味言婚时作,一夕而告成。当日笔墨,亦不错意,至今思之,岂可复得哉!独念味言以年少聪明,学问冠绝一时,而竟靳以寿,今去有年矣。前三白为幼儿娶妇于胡,而吾兄之子乃同日归于程,一门喜气,可谓盛极。客有问及是书者,检原稿已佚不可得。得奚生曩所移书《本一念味言》,使我投欢喜杯,堕伤心泪也。光绪丁未十二月十九日香草记。


  南涧行(并记) 清 归安李煊西岑 着

  白鸾扫尾银云裂,万顷玻璃五湖月。
  琼魂凉夜踏波归,碧罗衣袂桃花血。
  姽婳丰姿侠烈肠,焚余兰蕙转生香。
  神仙偶堕尘凡劫,儿女能争日月光。
  芜城杨柳摇晴翠,绿阴遮到珠帘外。
  艳质前身定是花,灵根先世还称艾。
  曙后星孤句漫裁,掌中犹有夜珠来。
  采薲雅慕江妃字,赋茗争夸鲍妹才。
  青丝覆额韶年小,椿树营枝零落早。
  巢破难忘翼覆恩,慈乌同气怜穷鸟。
  别院梧桐借一枝,镜奁么凤学飞时。
  苎萝夜月空寻访,豆蔻春风谨护持。
  冰瓯细涤吟毫净,淡扫双蛾对明镜。
  叠韵闲钞《漱玉词》,步虚悔着飞琼姓。
  空山凉雨湿烟萝,翠袖娟娟竹外过。
  已叹寄生同弱草,那堪分荫失贞柯。
  冰霜欲炼香桃骨,罡风尽力相磨灭。
  罗网潜藏鸩鸟媒,篮舆绐置莺花窟。
  素颈犹余白练痕,梨花风雨掩重门。
  耻调玉轸挑司马,怒掷金梭恼谢鲲。
  琐莲灯影迷香洞,剬鹃啼破鸳鸯梦。
  吹遍东风总不温,冰心甘抱梅花冻。
  朱雀门媚旧有声,偶拈湘管赋闲情。
  美人毕竟怜名士,三寸红笺便订盟。
  何须越网千丝结,浮家愿厕樵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