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者已不患无伸理之途。<圭黾>滟兄各该检察官于刑事各案。起诉有权。映■位庭有权。上诉有权。监察执行又有权。果能各尽责任。何难审判公平。东西各国。所以采确定判决之制。而绝无流弊者。职此之由。顾各国采判决确定之制而不能不设非常上告。及再审二者以救其穷。诚有如该部所谓多一矜慎。即少一冤抑者。查非常上告及再审制度。各国不一其例有专为被告人利益而行之者。有兼为被告人利益或不利益而行之者。要皆以提起于判决确定后为限。且可以提起非常上告者。惟第一审或第二审判决之案。其审级率与通常上告相同。至大理院为最高终审衙门。微论终审案件。不能提起非常上告。即特别权限之第一审。并终审案件。亦无再行提起非常上告之理。盖上告与非常上告。其辩争非关事实。均在法律故也。若再审之制则非关引律错误。纯由事实有极端错误而生。凡应提起再审者。自大理院以下各审判衙门。俱应一律办理。惟是非常上告。及再审、为刑事诉讼一大端。吾国将来编订此项法典。应如何参酌厘定尚待研求。本未便轻率悬拟。兹既据该部奏陈办法。应即先举纲要以便施行拟请嗣后京外高等以下审判厅所定死罪以下刑事案件。判决确定后。该管上告审级之检察厅查有被告所犯非法律所应罚而原判误断为有罚。或被告所犯。本有相当罚刑而原判失之过重。且于上诉期内原检察厅应上诉而未经上诉者。得按照诉讼章程。提起非常上告于应行审理上告案件之审判衙门。依法判决。如该检察厅未及自行提起法部堂官亦得查明随时命该检察厅提起。均须以理由确凿为限否则概不得违法诉理其大理院以下审判衙门所定死罪以下刑事案件。判决确定后。原检察厅或上级检察厅查有事。实上极端错误。如人命案件而被害者实未死亡。据证定罪。而证佐者查系不实。或案非共犯。而发觉本安别有犯罪之人及查明实系无罪。而原判所据事实竟断定为有罪者之类。均得提起再审。若各该检察厅未及自行提起。法部堂官亦得查明随时命各该检察厅提起。其该案被告或被告亲属。亦准呈由该管检察厅请求提起。均须以事实确有极端错误为限否则概不得违法诉理。至应行再审案件。原系大理院判决者。仍由该院另分他庭审判。原系高等审判厅判决者。得由上级审判衙门。或本厅他庭审判。原系地方审判厅判决者。得由上级或本厅他庭。或就近同级审判厅审判。原系初级审判厅判决者。得由上级。或就近同级审判厅审判。似此分别限制。既所以符慎重刑案之实。亦不致损司法独立之权。至该部原奏所称大赦特赦。系君主宪法上大权之一等语。恭查钦定宪法大纲。君上大权各条。内载一爵赏及恩赦之权。注明恩出自上。非臣下所得擅专等困。是大赦特赦。自属恩赦范围。惟吾国宪法。尚未奉钦定颁布。除恭逢恩诏大典。应由该部照例办理。及有特旨赦免者应即遵依奉行外。现在新刑律既未颁布实行。将来应如何由该部奏请特赦之处。应俟核订刑事诉讼律时。再行规定暂应毋庸置议。其服制。情轻应夹签声叙。由立决量减监候。及例内载明请旨定夺。并援案两请应行随案减等各项。查现行刑律虽未有酌量减轻及宥恕减轻之条。然引律减等。究属断罪当然之事。应仍由各该审判衙门按律办理。拟请嗣后遇有此项案件。系大理院现审或覆判者。即由该院奏请。系京外高等地方审判厅判决者。各按此次奏定办法。分别呈报法部。应具奏者。即由该部据判奏请。俾归肬■闲易。至法院编制法第一百六十二条所定。系专指关于法律。及司法行政事宜而言。引断及事实上发见疑误之处。自不在本条询问陈述范围之内。此折衷原拟以求允当者又一也。惟死罪之办法既定。则遣流以下各罪亦皆立待施行。若不同时议及办理殊嫌窒碍。查死囚必待奏报刑律固有明条。而遣流以下人犯。例准各该衙门依限行文配发。旧例除候部覆外。并无别项限制。且徒罪多归外结。汇咨已成具文。笞杖向无奏咨专案。兹既统改罚金。追徵尤贵捷速。若施行必待部覆。诚恐迁延暒滟它累。贻害无穷。拟请嗣后大理院暨京外高等地方审判各厅所定罪该遣流案件。于判决确定后。均录具全案供勘移交各该检察厅依法执行应发者由该厅行文发后查照此次奏定报部之法。分别按月汇报法部存案。如系徒罪案件。移交执行后摘叙肬■闲明案由。分别按季汇报法部存案各初级审判厅判决刑事案件。除移交执行后分别于年终汇报法部存案。至审判方筹办之初。考绩为目前之急。臣馆前奏、业已声明一切行政上调查执行各项。统由法部总理主持。则欲考审刑制度之利弊。自应由该部调查京外已设各审判衙门每月现审案件分别已未判决。照从前现审月摺例。改为司法汇报。统由法部按季奏陈。以资比较而验成绩。且该部年终办理司法统计之时。亦不患无所取材。斯为一举两得之道。至外省未设审判厅地方所有遣流以下案件。例应咨候部覆者。仍由各督抚照例咨报大理院。俟该院核定咨部后。即由该部转咨施行其例归外结之案。无论罪名轻重。亦应由部行令各该地方问刑衙门分别汇报用树改良审判之先声。如有任意不报或报而不实不尽者。俱应由部查明。据实倢■<曰融>■<石木>处嗣后直省未设审判厅地方。各该地方官衙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