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惠远里之西萨猛列地方。应改归威远管辖。镇沅所属之坝朗、坝木、坝痴、三寨。应改归元江管辖。以便就近稽查。一、威远地方、应改归镇沅府管辖。其原设之抚夷同知。改为镇沅府分防威远抚夷同知。一切刑名钱谷事务。照大关同知之例。仍令办理。其原设威远经历。改为镇沅府知事。仍随同知驻劄威远。其威远向附元江之生童。俱令入镇沅府学考试。镇沅府属之新抚地方。应添设巡检一员。即名新抚司巡检。一、元江营应裁之游击、改为参将。添设守备一员。把总、外委把总各二员。马步兵四百名。分为左右二军。仍属临元镇管辖。令左军守备带领弁兵、随参将驻元江府城拨右军守备带领弁兵、与他郎通判同城。驻劄。酌拨弁兵防守阿墨江口等处并令不时拨兵于坝罕一带游巡稽查。一、新嶍营应添马步兵二百名。添设把总外委把总各二员。同原设把总分为头二三司仍属临元镇管辖。以参将带领备弁兵丁驻劄新平县城。酌拨弁兵驻防脚底母等处。其原防嶍峨县弁兵、照旧防守。又拨弁兵、驻防塔竜等汛。均照地界。按期巡肖。一、元江新平各村寨、均属内地。一切稽查约束事务。俱令地方官管理。其土备弁目、听地方官差遣调用。如果安分效力。具报分别奖赏。原设汉捕六名。应令裁革。一、调用土练以地方文武会衔印牌为凭。不许土目擅自私调如有不遵。照擅调官军律治罪。一、石屏州之宝秀地方。应建土城一座。于扼要之区。设立炮台。酌拨炮位。仍令临元镇拨兵、同原防兵丁、以千总等官带领驻防。原防之把总。应行彻回。以上添设文武官员。并应铸给印信。修建衙署。酌定县名。从之。
○调工部尚书徐本、为刑部尚书。以原任尚书涂天相、为工部尚书。
○乙亥。上诣雍和宫梓宫前供奠。
○诣皇太后宫问安。
○予丁忧官员封典。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曰、朕登极恩诏内。凡内外满汉官员、自一品以至九品、均予封赠。所以锡类敷恩。遂臣子显扬之愿。励移孝作忠之风也。查旧例、丁忧人员。不得均邀封典。朕思丁忧之员乃恪遵朝廷定制自尽其为子之情。与废斥在家。告假回籍者不同。况在任守制者。俱得一体沾恩。而丁忧之员。反不得邀恩。以荣显其亲。情既可悯。而理亦未协。著该部查明伊等原官品级。一并给与封典、以成孝思。
○饬督抚不得滥请题调州县。谕曰、直省州县、有沿河沿海、冲繁疲难要缺。旧例准该督抚题请调补。其余悉归吏部铨选。乃近日各直省督抚题请调补者甚多。有并非应行题请之缺。亦一概题请。朕思调补一事。该督抚岂能尽出于至公。即令至公。而取舍岂能悉衷于至当。且督抚一人之耳目安能周知通省之属员。势不能不寄耳目于他人既寄耳目于他人则营求请托之毙。均不能免。即督抚不以他人之耳目为凭。而一巳之好尚。亦易以启属员之迎合。喜謟媚者、以阿谀见容。喜才能者。以纷更干进。在督抚以为得人。不知巳默受属员之欺。而于地方全无裨益也。况政治必历久而后谙铨选必按例而无毙。若外省州县员缺不论其有无紧要。及题请合例与否。而概从外省调补。则地方官员。既迁徙靡定。而吏治民情。未能熟悉。其在部候选之官。终年不得员缺。而至于壅滞。皆流弊所必至者。嗣后各直省督抚务遵定例。除沿河沿海冲繁疲难要缺。仍准题请调补外。其余俱归部选。不得滥行题请。倘要缺之外。实有人地相宜。必须题请调补者。务将必须调补之处声明本内。以凭核夺
○禁虚报开垦。谕曰、各直省劝令开辟荒地以广种作。以资食用俾无旷土游民。原系良法美意。然必该督抚董率所属官吏。实力奉行。毫无粉饰。俾地方实有垦辟之田。民间实受耕获之利。以此造报升科方于国计民生有所裨益乃朕见各直省督抚题报开垦者、纷纷不一。至于河南一省、所报亩数尤多。而闽省继之。经朕访察其中多有未实。或由督抚欲以广垦见长。或由地方有司官欲以升科之多。迎合上司之意。而其实并未开垦。不过将升科钱粮。飞洒于现在地亩之中。名为开荒。而实则加赋非徒无益于地方而并贻害于百姓也。嗣后各该督抚宜仰体皇考爱民至意。诚心办理凡造报开垦亩数。务必详加查核。实系垦荒。然后具奏。不得丝毫假饰。以滋闾阎之扰累。若不痛洗积弊。仍蹈前辙。经朕访闻。必从重处分。不稍姑贷。
○命查罪黜之宗室觉罗附载玉牒。谕曰、向来宗室觉罗中有因罪革退名号。并其子孙。除去玉牒。不准载入者。皇祖圣祖仁皇帝恐伊等子孙年远湮没。与庶民无别。于康熙五十二年特谕宗人府查明。分赐红带紫带。附载玉牒之末。仍注明其祖父获罪情由。此诚皇祖加恩宗潢仁至义尽之盛轨也。朕思今宗室觉罗中。尚有因罪革退之人。著宗人府遵照前例。逐一查明。将分赐红带紫带。附载玉牒之处。酌议具奏。
○命豫筹边备。谕总理事务王大臣等曰、乃者因准噶尔遣使乞和。故令北路大兵彻回、驻鄂尔昆。其许准噶尔乞和之事。虽尚未定朕意以为和与不和。总无关系。惟在我筹办协宜计及久远耳。盖大兵之兴。原欲保护喀尔喀等。若旷日持久。我兵屯驻之地。悉喀尔喀之地。一切需用牲畜。及游牧行走。不免有害于喀尔喀之生计。既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