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之区,细究形迹。初到时,小溪从身傍流出,因山形所蔽,遥望不能全见,故汤泉全势亦不可见也。

  某因立一标竿于硫磺所出之处,兼开掘少许藏之。时已见汤泉甚热,味略带酸。若后来此岛为人所得,则此种酸泉,除台地西北一带贩糖人视为贵重外,余亦无用;缘彼地崖蔗最多,制糖需用此种也。

  某随寻到溪边,求揽全势,路径甚难。其溪泉与汤泉气味相同,亦略带酸。

  再沿溪行数码(每码合中国二尺半)之地,乃得汤泉源头。初闻溪声涌出如沸,所历之地,步步皆嗅,有磺气。渐到涌沸处,俯身下视,觉磺上拂眼镜,镜为障翳,望物皆不之见。

  溪水屈曲而下,间处一静,复值涌沸所在,则石罅中涌出之泉声,如轮船上之汤气筒。

  某为磺气所触,呼吸甚觉不调。近源头五十码之内,草木皆被烧毁。

  倘石罅涌泉之处,泉眼或有淤塞,则汤气郁极,涌出转觉旺盛,远望之如一盆热汤上蒸也。某因亲到其傍,约离十五寸左右,按之以掌,掌为所灼。其沸声不断,好似一手艺店方在做工之时。不幸方看时,忽值二、三百尺狂风卷空而至,绕于此山,似将某身里住。此时雷电交作,霖雨骤来,觉头上有甚怒之天威,脚下为极危之世界,忽别换一番景象,乃胆怯而归。

  大有港与金包里所产之磺,大略相同,而是港较佳。若淡水磺,形亦颇似,而出产较少。

  制磺之事,虽为中国所禁,而台地仍有偷制者,皆在大有港地方结聚一小村落。其磺灶之安置,颇为妥贴。先择于山之平旷处为灶,覆以枯草(原注:此草并可为制矿时代薪之用),上安铁镬,下涂以泥,外砌以砖,乃成一小砖灶。然后将开出之磺,淘洗沙土已净,放于镬内融化。融后,时时以物搅之,挑去杂质令纯,方倾于木模内(原注:模形似圆锥而中处),俟冷而凝。然后揭开模底,徐敲模头,模内之磺,乃从底脱出。每块各肖模形,并重四十五磅左右。承办者私以本地船装载偷运到金包里乡中发售。售有定价,某不能知。至擒获没官之事,皆承办人包领。

  某在大有港时,见过已成硫磺堆积地上者,估价尚不止番银五万元。

  台湾火山所有硫磺,皆藉汤泉气与之销融,盖汤泉气内兼有一种硫磺之煤炭气,加以矿内之地气。当地气与磺气相值时,煤气亦感合于内。三气各有应得分两,乃合聚而化。

  五金之类在矿内者,并受此山之火气,相与煅炼,盖历今尚然也。所见已成质之硫磺,非初开时即成此质也。

  又一法,用盛水大器具置于磺矿之穴孔,久为磺气所蒸,乃得一种硫磺,商人所名为磺粉者是也。其取法颇不费力。有人试过,但不甚获利耳。

  许多年前,法国有一伙人,用大项本钱于「瓜地律袭」地方取磺,后来甚为失意。

  因此岛有三十八处汤泉气,较他处为最多,不谓制造一年,得磺仅及五吨。

  ●论石蟹

  大有港山上,某曾见一种蓝色土,流布海面。近于「嘴等加」地方,产有一种石蟹。现住中国海。卓先生曾于奎隆土内掘得数个。

  在淡水厅之南,有数座土山,约离海岸三十洋里,近在打狗之「邑匏山」,此蟹在彼地蜕壳甚多。

  以上讨论数种之物,所以证台地火山之理,兼详其地内土产也。

  ●论樟脑一种

  樟脑树生于内地至「麦库里」止,噶吗兰兼有之。

  居台湾中段之下甲人,皆以制造樟脑为业,法极简妙,不似日本之钝也。日本皆将樟木入釜煮之;台地则析为细条,每条方围二寸半,长三寸,丛插于磁罐之内,此器下通汤气,汤气上蒸,将逐条樟木之油蒸迫沸涌而出,与松枝之胶燃迫而出者极似。然后愈蒸愈沸,化为樟气,上窜于冷水柜,遇冷凝结,乃成樟脑。

  …………(圆略)

  今将各物合绘为第一图,用甲、乙等号为认,逐一详列:

  甲为冷水柜;

  乙为圆磁■〈石贯〉;

  丙为柜与■〈石贯〉通气之项,用麻扎之,令不通风,外束以藤,藤外以土涂之;

  丁为圆磁■〈石贯〉之底,底用圆木饼两个,各凿四小孔,以通戊处之汤气;

  戊为燂汤出汽之釜;

  己为烧火之灶,所烧柴皆以十寸长为度。

  第二图系指示制樟脑砌炉灶之法,亦用地支为认:

  炉底砌砖为之,经日晒过。炉边如子、丑、寅、卯四隅,皆用三寸厚木板贴之,板各有孔,用圆木贯其中,使前、后、左、右每两隅之板有所钤束,以箍此炉,故炉经汤气不裂。外有炉罩,以薄板及竹草杂为之。罩无他孔,只开一门,以通风透火而巳。每炉日可出樟四斤(原注:即外国磅五磅又三分之一)。当方蒸之时,此油经空中养气,固可凝结成脑;若将油摊于内地地上,或有船之埠头